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科隆教堂(科隆大教堂)

阿信2023-04-02生活资讯65

今天给各位分享科隆教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科隆大教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位于德国科隆火车站广场一侧,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国际上少见的如此规模的教堂。教堂从始建到完全建成,经历了大概600年,可以说,教堂的建成,是通过不是无数人的努力,而是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教堂总高超过150米,教堂主厅的高度在50米上下,气势宏伟。如果到德国在时间上比较充裕,那就到科隆大教堂去转悠转悠。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非常鲜明,高高的个体,尖尖的屋顶,是当时的时髦建筑外形。

       我从德国法兰克福乘坐当时德国的快速列车抵达科隆,到科隆时,时间已经很晚,大约是晚上8点前后,火车站已经有很少人走动,再加上我们几人到科隆也是临时动议,接待对接工作出现了纰漏,所以到达科隆火车站时,并没有看到接站人员。我们在火车站转悠时看到车站广场一侧有黑压压的一幅规模高大的教堂,询问他人后才知道,这就是科隆大教堂。无奈之时,我们只能叫一辆的士,上车就直奔预订的酒店。的士是一位近75岁的老人,性格外向,说是要去的酒店他熟门熟路,所以我们就放心随他一起到酒店。

       老司机就是老司机,他不用什么导航工具,在科隆市内左转西弯,最后出了科隆市区。开始我们不解他怎么把我们拉到了郊外,并且还在继续往外走。他解说我们订的酒店是乡村酒店,非常有情调。他说个不停,讲了他的身世,也讲了他当时的生活情况。他是单身,不过来自德国的许多留学生都寄宿在他那里,其中还有中国人,所以听说我们来自中国,还觉得特别亲切。车子大概行驶了近1小时,终于到了一幢周边几乎没有什么建筑的高楼,这就是我们晚上要住宿的酒店。那位老司机在路上给我们特别了介绍的大教堂的历史概况,我们觉得第二天进入科隆市区,应当进去看看。因为教堂是最能反映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物,于是我们决定明天挤出点时间去教堂。

       第二天,我们按计划到了科隆火车站广场,发现大教堂远比巴黎圣母院的规模大得多得多,可以说,就占地面积测算,也是巴黎圣母院的几倍。走进教堂主厅,室内非常安静,之所以安静,并非因没人说话,而是因为空间太大,以至于你的说话声音像被磁性的物质吸走了。主厅内左右两侧为座椅,中间有一条宽阔的通道,在靠近两侧墙附近,有“顶天立地”的白色大理石柱子,光洁如新,主厅的顶部由彩色玻璃包裹,所以,整个主厅并非明亮通透,而是有点灰暗的低调。我们正好遇上了一个旅行团,随他们坐下来听着介绍。从介绍中,我们知道这座大教堂从始建到结束,经历了600年。我们想想,600年是多少代人?假设25年为一代人,那么600年就是24代人。我们再想想,普通家庭通常只记住上下五代人,同辈,父母辈、祖辈、子女辈、孙辈,如果超出这5代人,大部分人已不记得了。所以,600年,24代人坚守初衷,一直为这座大教堂“添砖加瓦”,那种传承,那种信念,那种坚韧,确实值得学习。

       据介绍,教堂的每个大理石门檐上方,都埋着已故的类似于中国庙方丈的遗骸,为什么这样做,是想让他见到进入教堂的每个人,以此给教堂带来荣耀。这个介绍,真的让我很惊讶,因为在此以前从未听说过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这是传承的记忆、记忆的传承,也就说,让后人知道“前人植树后人纳凉”这个基本道理。可能在西方文化中,更加重视这种文化的传承,所以才出现一座教堂有600年的建造史。这种传承精神,在我看来值得学习,要不然,今天一个令,明天一句话,老变就没有了方向,最后形成的就不是既定想要的。不忘初衷,就是这个道理。

      非常遗憾,教堂太大,普通相机没法能取得一张照片,室内又禁拍,所以科隆大教堂的模样只留在我的脑海里了。

科隆大教堂是典型的什么艺术代表?

科隆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艺术代表。

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坐落于德国科隆市中心,到德国科隆市中心耗时600年直至1880年才得以竣工。此后科隆大教堂断断续续的扩建、修缮,从没消停过。

作为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他的前身是一座罗马神殿,它是以法国兰斯主教堂和亚眠主教堂为建筑蓝本。游客们在莱茵河畔对岸便能眺望这位德国的“哥特绅士”,感受到浓烈的宗教气息。科隆大教堂是科隆的标志性建筑,游客到科隆的必游景点。

哥特式建筑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它们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技术。

哥特式的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是细高塔尖和拱形尖顶的门窗,从外面看给人一种高从入云之感,里面的尖顶拱形线条十字交叉,使人的视线不由而然往上仰视,从而制造和烘托一种的气氛,形式上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上帝的威严。

这种构成方式是由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制造骨架尖券,从而形成向上的拱顶。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减少券脚的推力,从而使建筑物拱顶的高度增加,这样就有利于扩大内部空间。抛开哥特式建筑所带来的实用性价值不说,采用这一方式所建造的穹顶,也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

外观的基本特征是高而直其典型构图是一对高耸的尖塔.中间夹着中厅的山墙在山墙檐头的栏杆大门洞上设置了一列布有雕像的凹盒.把整个立面横联系起来在中央的栏杆和凹盒之间是象征天堂的圆形玫瑰窗。与此同时建筑的立面越往上划分越为细巧,形体和装饰越见玲珑。

内部有带肋架券的尖拱顶,细尖而复杂带装饰的塔楼,大花窗,飞扶壁,这就是哥特四宝。典型的就是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亚眠大教堂这类的。

二战期间德国科隆大教堂为什么没被炸毁?

原因:1942年,英美联合空军轰炸德国。科隆位居莱茵河要津,其下游腹地是化工业的集中区,成为挨炸最惨重的城市之一。战争结束时,科隆老城被毁百分之九十。由于德国天主教透过罗马教廷提出要求,这座古教堂才免遭轰炸。科隆大教堂虽然没有被毁掉,但也中了盟军十多枚炸弹。

战争结束后,康拉德·阿登纳总理对于家乡科隆情有独钟,主持重修了科隆大教堂,使其焕然一新。科隆人对于两位“康拉德”——1248年的主教和1948年的总理的贡献推崇备至,而后者除了使科隆大教堂重现辉煌之外,还一手缔造了今日的新德国。

扩展资料

当年,科隆大教堂半建半停时,就是许多流浪汉寄宿的地方。建成后,教堂让流浪汉们寄宿在地下甬道里,虽然这里阴暗无比,条件很差,但流浪汉们却已非常满足了,因为这里是唯一肯收留他们的地方。这些流浪汉中不少是残疾人。

二战后期,盟军决定轰炸德国西线最后的据点科隆,此消息一出,许多科隆人纷纷外逃,科隆大教堂也一下子变得空空如也。

所有的人都清楚,盟军肯定要炸掉大教堂的,因为它是科隆的最高建筑,炸掉它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时,寄宿在大教堂里的流浪汉中,有一位老者站了出来。他说,过去大教堂给了我们无限庇护,今天,虽然我们无力保护它不被炸毁,但我们能做的是将大教堂里的玻璃壁画全拆下来,留给我们的后人。

这位老者的提议得到所有流浪汉的支持。在他的带领下,流浪汉们开始拆卸玻璃壁画。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一万多块壁画,既要快速拆下又要保证不损坏。

由于大教堂里的梯子都被锁了起来,流浪汉们只得到外面去借梯子甚至是偷。

在梯子的帮助下,体格健全的人负责拆壁画,其他肢体有残缺的人则负责将拆下来的壁画偷偷运到地下甬道里藏好。

流浪汉们不分昼夜地奋战,就在快要拆到最高层时,盟军的轰炸机呼啸而至了,巨大的轰鸣响声表明他们马上就要轰炸了,对于这群流浪汉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迅速撤离。

然而,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没有一个人逃离,他们仍按部就班地拆卸着壁画。最高层的一圈壁画需要从外面拆,好几个流浪汉仅在一根绳子的拉扯下,全身悬在塔的外面,把自己当成了“蜘蛛人”!而轰炸的飞机就近在咫尺!他们随时都可能丧命。

没有害怕,没有退缩,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盟军轰击机上的军人。突然,领头的轰击机改变了方向,上了膛的炮弹并没有朝大教堂的主体发射,而只是象征性地朝它的周围射了过去,接着便呼啸而过,随后的几架轰炸机也跟着做出了类似的动作,“敷衍了事”地飞走了。

此后几天,整个科隆几乎被盟军的炮火夷为平地,唯有科隆大教堂依然耸立在原地。很多人认为,那是上帝在发挥作用,冥冥中庇护了科隆大教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不在柏林吗

科隆大教堂不在柏林,在德国科隆市。

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风格,位于德国科隆市,建成于1322年,教堂宏大,里面有许多文物和艺术珍品,十分壮观。

科隆大教堂位于哪个国家

科隆大教堂位于德国。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Peter und Maria),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的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

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仍修缮工程不断。

科隆大教堂历史背景:

795年被定为威斯特法伦大主教驻地后,科隆宗教地位日趋加强。因以大教堂为主一系列教堂建筑的兴建。15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承认科隆为自由城市,该城获得城市自由权。15世纪后随着汉萨同盟的衰退,科隆在德意志中的经济地位逐步下降。德国早期深受罗马文化影响,教堂建筑是典型罗马风格。

大教堂的兴建是天主教和中世纪文化在欧洲勃兴的象征。1238年,法国国王从拜占庭皇帝手中购得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于是巴黎成为科隆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为保住圣地的地位,来供奉这份遗骸,建筑风格选取当时新兴的哥特式。科隆主教选定在8月15日圣母升天节动工建堂,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在当时德国这最大城市建世界第一大教堂为他们的共同愿望。

科隆大教堂为什么能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建筑?

科隆大教堂是一座位于德国科隆市内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的大教堂,也是科隆市的地标性建筑物。

在所有教堂中,他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的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排在世界第三的位置,它始建于1248年,直到1880才正式宣布完工,耗时超过600年,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建筑。

下面就带大家来看一看这个饱经风霜的历史文化遗产。

大教堂的兴建是天主教和中世纪文化在欧洲勃兴的象征。1164年,科隆大主教莱纳德·冯·达瑟尔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一件珍贵的战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于是,科隆成为继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意大利的罗马和德国的亚琛之后最有名的欧洲基督教朝圣地。1238年,法国国王从拜占廷皇帝手中购得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于是巴黎成为科隆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为保住圣地的地位,科隆主教团决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来供奉这份遗骸,建筑风格选取当时新兴的哥特式。科隆大教堂是德国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

如果大家有机会,可以实地的去游玩一番,感受一下古老的西方文化。

科隆教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科隆大教堂、科隆教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