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杂文随笔 > 正文

杂文随笔

探秘钱塘江,千年镇江将军~六和塔

阿信2022-11-05杂文随笔88
去了钱塘江海宁观江潮,就一定要去探秘镇江潮的将军六和塔。 六和塔距海宁盐官70多公里,同处钱塘江北岸。位于杭州市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六和塔是杭州的标志性古建筑。

杂文随笔

景区入口直往上走梯级,到了大坡上就是六合塔公园了,公园里牡丹花竞相绽放。 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如今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六和塔塔高近60米,外看13层,塔内只有7层。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每二层为一级。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显得十分和谐。塔内壁上饰有“须弥座”,塔内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花卉飞禽、走兽、飞仙等各式图案,刻画精细。构思精巧,结构奇妙,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六合塔的首层外廊摆满了各色娇艳的牡丹花。 六合塔每层入口除门头不同,过道等其他基本相同。

杂文随笔

每层门头的字则是清朝乾隆皇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分别为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一步一步登楼,在昏暗的光线里穿行,脚旁是经过时光历练的砖墙,这些砖雕被镶嵌在六和塔的甬道墙和壁龛底部供奉佛像的须弥座上,用灰砖刻成、饰有砖雕神人、飞天、花卉、鸟兽、鱼虫等图案,雕刻精致、生动传神。据统计这样的砖雕有174组。

杂文随笔

有不少牡丹花砖雕,圆形长条形都有。却原来是因南宋人特别钟爱牡丹花。怪不得整个六和塔都是牡丹花了。 与砖雕同样精彩的是精美壁画,壁画藏在塔心室内和甬道的壁龛里面,不少壁画和佛像如今保留的都不算特别完好,依然可以看到明代,清末时期的遗存。 从底层沿着螺旋形阶梯盘旋而上,可通顶层。 爬楼到第五层开始,外围走廊木地板明显向外倾斜,靠近窗边腿脚发抖。

杂文随笔

在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铃铛,古朴的塔脚,以天空为背景, 平和 ,安静,虽一动不动,却透着沧桑的感觉。 看那悬挂在塔檐外角的风铃,想着风吹来时这104只风铃会同时摇响?那摇响的铃声将是怎样的美妙? 每层有窗户能看八方不同景色。 沿着木台阶一直走到六和塔的塔顶层,找一个靠江边窗户,远远眺望就可以将壮阔的钱塘江风景尽收眼底。那山脉,钱塘江水,古桥,古建筑,与春天特有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格外的赏心悦目。江面上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六合塔的来历有民间传说,有水浒传传说。

杂文随笔

水浒传传说“相传梁山泊英雄南征方腊,宋江将兵马驻扎在六和塔外的寺庙内,鲁智深与武松忽听得钱塘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北方人,从没听说过钱江潮,以为是战鼓声,便起身准备迎战。后来僧人跟他解释,方知这是潮信。于是他想起以前出家时师父说过“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言,觉得这是宿命,便在六和塔边圆寂坐化了。鲁智深死后,林冲在六和寺病死,武松在六和寺出家,封清忠祖师,直到八十岁善终。” 个人喜欢水浒传里的传说,描写很真实。在海宁盐官观看这“天下第一潮”时,确实是潮未到,先闻隆隆潮声,如奔腾着千军万马,而江面上依然风平浪静。 六和塔不仅建筑构造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而且里面的砖雕也是彰显了我国美术艺术的深沉底蕴,塔内藏有丰富砖雕和精美壁画。甬道墙和壁龛底部须弥座上的灰砖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更让人觉的珍贵。据说六和塔里这样刻有图案的砖头共有174块。塔内砖雕之所以珍贵,与宋朝《营造法式》中的皇家“彩画作制度图样”惊人相似是主要原因。 ?有专家们考证,这174组须弥座砖雕中,171组图案吻合宋朝皇家建筑书籍——《营造法式》,但是余下3组砖雕则被业内人士称为神秘的“谜雕”。3组神秘砖雕尚未找到确出处。有专家看法3组砖雕,不在《营造法式》里,它不是例行的图样,倒像一个自由讲故事的‘创作’,故戏称它为谜雕。” 目前全国同类型文物中,像六和塔的这些宋代砖雕,已是很少见到了。六和塔甬道狭小,砖雕保护堪忧,与3组“谜雕一样,砖雕保护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杂文随笔

六和塔,一个比雷峰塔早7年的五代古塔,一个让大建筑家梁思成心心念念要恢复南宋时原貌的古塔。 塔内至今还保留的与宋朝《营造法式》中的皇家“彩画作制度图样”惊人相似的精美砖雕,是塔的精华所在;宋朝时期人们对牡丹花的喜爱,百姓赏花的习俗在这里传承千余年。 六和塔在每个人眼里的风景不会一样,或者是通过窗户看到的钱塘江自然风光,或者是工匠们雕刻的砖雕,或者是古塔本身雄壮的建筑之美。 无论如何,千年古塔可以登塔参观的机会应该不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