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树犹如此(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什么意思)

阿信2023-04-03生活资讯83

今天给各位分享树犹如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树犹如此》

白先勇,散文集、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摘掉这一串头衔之后的另一个显赫身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

接触白先勇先生的第一部作品是当时正上高中的女儿推荐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那是一部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白先生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小说中十四个短篇故事串起了十四段人生,在那个个人命运随时代浪潮颠沛流离的年代,掠过繁华的过往和眼前的落寂,扑面而来是异乡漂泊的游子们浓得怎么化也化不开的世纪乡愁。

《树犹如此》散文集的命名,源自他的一篇同名散文《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白先生与王国祥的感情,从中学时代青春校园里相识开始,走过了三十八载相知相交、互相扶持的患难真情。文章着重描写了王国祥两次患病期间两人携手抵抗病魔的经历,尤其是第二次中年之后疾病复发,白先生为使王国祥能够康复所付出的虔诚、执着和努力最终没能挽救王国祥的生命,王国祥的去世对白先生而言“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尽管今天,关于同性恋和同性恋者仍然是一个不太光彩、躲在阴暗角落里探讨的话题,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但白先生一直以来坦荡地展示在公众面前,更是在《树犹如此》一文中深情怀念挚友,“天人两分,死生契阔”的情谊令人动容。

“春日负暄,我坐在园中靠椅上,品茗阅报,有百花相伴,暂且贪享人间瞬息繁华。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总看见园中西隅,剩下的那两棵意大利柏树中间,露出一块愣愣的空白来,缺口当中,映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整本散文集第一辑“至念真情”和第二辑“文学不死”,于写人忆旧的同时,散发着白先生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挚爱之情,在第三辑“关怀艾滋”这一篇章,则是对艾滋病蔓延的担忧和对艾滋病患者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

“我写作,因为我希望将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转变为文字,用文学写人性人情。”--白先勇

红尘瞬息,我在一杯茶一本书的宁静安稳中阅读这些朴实真挚的文字,感受心灵涤荡、沉浸阅读的美好时光。

白先勇的《树犹如此》

        白先勇的《树犹如此》是一篇回忆故人的散文,但以这篇散文命名的这本书却是个大杂烩的集子,书中收录了他的十多篇散文和一些访谈录、讲稿等等。看了白先勇的《台北人》后,热水推荐了这本书,看后又和热水谈论了很久。《树犹如此》的确是篇散文,但和热水讨论时对散文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课本里对朱自清《荷塘月色》的那种唯美认知,所以热水说到它是散文时,自己差点说出它是小说。讨论完赶紧的上网搜了一下散文与小说的区别,虽说有些脸红,但以后能区分小说与散文了也算有收获的。

        白先勇的散文和小说在语言和文字上都给人一种平实的感觉,有人评论道“白先勇似乎总是在竭力防止传达感情时被传达载体的‘言语’喧宾夺主,而对‘言语’予以自觉的节制和淡化”。的确如此,这些平实的白描让人更觉真实,更感可信。开篇的这个《树犹如此》就是在没有任何修词的直白言语里描述出了恸人的故事与起伏的情绪,“瞥见他孤立在大门前的身影,他的头发本来就有少年白,两年多来,百病相缠,竞变得满头萧萧,在暮色中,分外怵目。开上高速公路后,突然一阵无法抵挡的伤痛,袭击过来,我将车子拉到公路一旁,伏在方向盘上,不禁失声大恸……,然而人力毕竟不敌天命,人生大限,无人能破”。直白的内心是如此真实,让我想到了那个“生死有命”的朋友,他最后的那段日子不堪回首,大限将致时瘦的己经脱了人形,他说,“我原以为坚强就能够幸免,但没有例外”。

        集子里的访谈录最能表达作者的心声,那几个访谈的记者都很专业,所关注的问题有的放矢,切中要害。问到他对人性的认识,白先勇说“人总是有一种无法跟别人倾诉的内心寂寞和孤独”,他的写作也是要把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变成文字。白先勇先生谈到他的作品时,他说“一个作家,一辈子写了许多书,其实也只在重复自己的两三句话,如果能以各种角度,不同的技巧,把这两句话好说,那就没白写了”。其实在我们现实世界里做人又何偿不是如此,我们生命里一天天的重复也就是吃喝拉撒睡、柴米酱醋盐的生活,但能把这平常的生活过的不同,过的有意义,就不枉活一生。

“树犹如此”典故的具体意思是?

意思是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出自——南朝刘义庆等《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原文: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译文: 桓公北征的时候经过金城,看见原来种的树都长大了。就说:树都这样(长这么大了),人就更不用说了。意思是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树犹如此这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它不是成语,但引用了一个典故。在文章中使用这个词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有内涵。但在谈话使用,就有些卖弄的意味。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这实际上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刘义庆“固求解仆射乃许之”。

刘义庆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刘义庆《世说》的编纂时间大约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刘义庆任江州刺史期间,这两年间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

一是元嘉十六年刘义庆在担任江州刺史时招揽了许多文人,“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按照《世说》一书成于刘义庆及其门客众手的说法,这是《世说》编纂的恰当时机。

二是元嘉十七年刘义庆调任南兖州刺史,前来接任他江州刺史职位的正是遭到贬斥,被解除司徒录尚书事要职的刘义康。兄弟二人在江州见面后的悲恸情绪受到文帝刘义隆的责怪。

这些都与刘义庆对处境危难并因此寻求在魏晋文人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化解和超脱,因而与编纂《世说》一书紧密相关。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短短的时间里树都老得不成样子了,人又怎么能经受得了年龄的催迫!

出自: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辞赋作品《枯树赋》,原文如下: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译文:

桓大司马听了我的歌恐怕还会大发感慨:“当年栽种的柳树,繁茂可爱。现在看到它们枯败凋零,不能不令人凄伤。在短短的时间里树都老得不成样子了,人又怎么能经受得了年龄的催迫!”

这一段表现出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剩下的只有飘泊羁旅的孤独与凄凉和无穷无尽的哀伤而已。最后在桓温的几句哀叹中结束了全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既与赋首的“此树婆娑,生意尽矣”相呼应,又是全篇以树形人的致意之点,读之令人辄唤“奈何”。

扩展资料:

此赋创造背景:

梁武帝末,西魏攻克江陵,庾信被留在长安。江陵失陷后,大批江南名士被俘送长安。北周武成二年,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在此期间,庾信时常感怀自己的身世,于是就写作了荡气回肠名流千古的骈赋《枯树赋》。

《枯树赋》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羁留北方时抒写对故乡的思念并感伤自己身世的作品,全篇荡气回肠,亡国之痛、乡关之思、羁旅之恨和人事维艰、人生多难的情怀尽在其中,劲健苍凉,忧深愤激。

庾信,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

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枯树赋

树犹如此 白先勇讲的什么

《树犹如此》白先勇讲的什么如下: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情的,第一篇就是书名《树犹如此》,讲述白先勇先生和亡友王国祥的经历,相伴三十八年,十七岁相识,陪伴王国祥到生命消逝,王国祥去世的时候,白先勇说“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至此白先勇都是一个人。“我自己亦尽了所有力量,去回护他的病体,却眼看着他的生命一点一滴耗尽,终至一筹莫展。我一向相信人定胜天,常常逆数而行,然而人力毕竟不敌天命,人生大限,无人能破。"

《树犹如此》这篇文虽然只有九张纸,却是承载了两个人厚重的情谊,词句之间能够感受到他们浓厚的感情,经历了风风雨雨,互相鼓励扶持,为了他跑遍世界各地求医,却终究抵抗不了天命。

第二部分讲述关于文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者对昆曲和红楼梦的探讨,白先生是及其喜爱昆曲的,昆曲的美是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集合了音乐,舞蹈,文学,喜剧四种形式,合在一起合的天衣无缝,这是在世界也是少有的。

第三部分讲述关于艾滋的,在九零年代那时候有一场很严重的艾滋,也是那时候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这种病,白先生写了很多关于艾滋的文章,发布于当时的时报周刊上,从艾滋的起源病因,到大家对艾滋的慢慢了解,最后是对艾滋病人的关怀和鼓励。

这篇散文选集类型很多,故乡,人情,文学,吃,都有涉猎,相比之前梁实秋的《可能这就是人生吧》,这本多了一些深度的思考和文学的探讨,都是不错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也学到了很多。

树犹如此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什么意思、树犹如此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