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杂文随笔 > 正文

杂文随笔

有一种情怀叫“中国人”

阿信2022-11-12杂文随笔66
   这个周日,总算能找出个时间,去看了心心念念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共和国70年的历程,浓缩成影片中的七个小故事,用普通人的视角去透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大事件,在平凡人的喜怒哀乐中观照新中国的重大事件。 整部影片围绕着“我”和“我的祖国”展开叙事,片中的“我”,是这些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充分表明了时代与个人的关系。 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中,每个人都与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新中国的每一件大事,都牵动着亿万儿女的心。七个故事,七组小人物,以自己的方式亲身经历着新中国的7个历史瞬间。 影片不煽情,却总能在细微处让你动情。

有一种感动叫“万众一心” 为了新中国成立时电动旗杆能准时准确升起,为了这重要时刻不出现失误,工程师林治远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夜还在忙禄,一遍一遍地试验。 所有的执着、认真,都只为“万无一失”,他说的话语,掷地有声:“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28年革命,2000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用“万无一失”致敬所有的英灵,用“万无一失”见证这伟大而神圣的时刻,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怀,足以感动后来的知识分子。不为名利,只为致敬。 开国大典的前夜,感动我们的还有一群普通人,他们那万众一心的赤诚直击心灵。 当林治远和助手为了红旗走街串巷寻找红绸子时,是纯朴的百姓献了出来。 夜已深,当他们需要金属的时候,街坊邻居拿着家里的锅碗瓢盆、拿着大刀长剑、拿着孩子的长命锁,只为满足开国大典筹备处的需要,当教授拿出实杂文随笔 验室里最后一块样本的时候,眼泪再也崩不住。 所有人的努力,只为新中国第一面红旗顺利升起。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纯朴与善良,那种对新中国出自肺腑的爱,足以震撼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灵。 开国大典前夜,军人、工程师、老百姓都忙碌着,只因那时的中国还太弱,物质的贫乏,科学技术的不发达,让今天看起来很容易完成的事在那个年代却困难重重。 所幸,为那个伟大时刻,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以自己的赤诚与激情,共同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顺利地冉冉升起。 这面五星红旗,开启中华民族新篇章,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希望,带着中华儿女飘向富强繁荣的未来。 共和国建立的喜悦,通过一面五星红旗全方位展示,让观众切实感受到新中国诞生的不易与以此产生的自豪感。

不是所有的相遇都是喜悦 多少失散的爱情,都没有高远与其恋人的酸楚;多少久别重逢的场景,都没有高远与恋人的无奈。世间很多相遇都是充满了喜悦,只有高远与其恋人的相遇透着心酸。 为了新中国的核事业,高远人间蒸发了三年,没有告别,没有预兆,留给恋人无尽的思念。 在高远因核辐射不得不住进医院,却又天天盼着听到核爆炸成功的消息,等得心焦的他走出医院,却在公交车上与恋人意外相遇。 虽然隔着口罩,但恋人还是认出了他,尽管他否认,她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个男人,就是她寻找了三年的恋人。 她说:“我去单位找你,你单位人说没有你这个人;我去贴寻人启事,人家不让贴;于是我每次从这里路杂文随笔 过,都坐这路公交车,因为当初你总是坐这路车送我回家。” 他们的相遇不是偶然,是她执着的守候才换来了这场相遇,这是那个时代的爱情,认定了便是一生。她的三个故事,讲了他俩相见相知相许的过程。 后来,他们又分散在庆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锣鼓喧天的欢乐的人流中,彼此遥望,却再也无法拥有对方。 人生最大的酸楚,是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认;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明明相爱却无法相守;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有多少人因为新中国的事业而不得不分离。 有多少如高远的无名英雄们,默默奉献,最后却连名字也没留下,但正是他们筑起了丰碑。 因为有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有他们甘愿舍小家,才有了祖国这个大家的安宁。 一个凄美的爱情,诠释的却是无名英雄们的那份不计回报的付出,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人日夜守护的结果。 致敬所有为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的如高远的英雄们,他们用热血换来了祖国的强大,但是人们却从未听过他们的名字。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今天,观众从这段凄美又不乏悲壮的故事中,感受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带来的振奋,全民狂欢的景象深深烙印在脑海中。

有一种流泪叫“我们家天线太烂了” 当女排为争夺三连冠而拼搏时,上海一个小弄堂的居民们也热闹起来,大家为了见证女排夺冠的历史时刻,冬冬爸爸搬出电视,大伙在狭窄的弄堂里集体观看。 此时的冬冬,正准备去送即将去美国的小美,却因自家天线老出问题而不得不来回奔跑,最后却成了稳定天线的“支撑体”,错过了送小美。 难过的冬冬见到爸爸,百感交集中流着泪说出一句话:“我们家的天线太烂了。…女排三连贯,我太激动了。” 看着冬冬来回奔跑在自己家与小美家的那条小巷里,就为他心疼。为了让邻居们观看女排夺三连冠的比赛,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做出选择。 一边是邻居们的热烈情绪,一边是好友小美的远赴美国,年幼的冬冬陷入这两难选择中:帮助邻居看电视比赛,就无法去送小美,小美去了美国,人生何时才能再相见?这会成为自己终身的遗憾;去送小美,邻居们就无法见证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会成为邻居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的遗憾。 这样的选择,才揪紧人心。最终冬冬选择了帮助邻居们看电视比赛。留给自己的所有的遗憾都化作了泪水以及那句:“我们家的天线太烂了。”“女排三连冠,我太激动了。” 导演把这样一个两难抉择放在一个孩子身上,所起到的效果是相当感人,有什么比让一个孩子做出选择更令人动容。 孩子的天性中很自然地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对于冬冬而言,他最想做的事情应该就是把那块印有国旗的球拍送给赴美的小美,但这场比赛却给他的人生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冬冬做出的选择中,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邻里关系的和乐融融,远没有如今的生疏。 另一方面让我们看到女排精神在那个时代充满的巨大力量,年幼的冬冬未必能完全知晓女排三连贯意味着什么?但邻居大人们的那份热情,那种即使没有电视画面看也要听广播的热切感染了他,让他在这样的时刻做出了违背一个孩子心愿的正确选择。 冬冬做出的选择,是万众归一,是女排精神的召唤,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女排精神是怎样成为了中国精神,那种精神是怎样激励着国人一步一步从贫弱走到如今的繁荣。 女排三连贯,不仅让那个时代的人们热血沸腾,直到今天,通过影片,我们心中依然涌动着一股激流,为女排这种民族精神而自豪。 如果要给爱国赋予一种颜色,那么它的底色必然是红色。 1997年7月1日0点0分香港准时回归祖国怀抱,有谁知道,为了五星红旗一秒不差地升起,中英双方为“二秒”谈判整整16轮之久。 为了保证香港回归时刻的“分秒不差”,中方外交官、仪仗队军人、香港警察、钟表师傅,他们身份不同,但全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竭力。 升旗手不断反复练习,只为形成“肌肉记忆”,让五星红旗随着音乐准时准点升起、飘扬。 影片中短暂的当年升旗的影像资料把我拉回到了1997年的那个夜晚,守在电视机前,只为见证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时至今日,我早已忘了当时观看现场直播时的心情,也不记得是否曾热泪盈眶,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风中猎猎作响的一幕,却已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今天在影院,看着国歌奏起、军人敬礼,五星红旗庄严肃穆地冉冉升起,我却克制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禁不住无语凝噎、泪湿眼眶。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感情。那面伴随国歌、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就是历史记忆的镌刻,民族情感的汇聚,爱国情怀的激扬,是救国存亡、振兴中华的战曲一遍又一遍地传唱。 影片的最后,钟表师傅遥望中国大陆方向,《东方之珠》的音乐响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传进耳朵里,也钻进心里,泪点再次被点燃。 为了香港回归,香港市民们也为这一刻付出了许多努力。从这一刻开始,香港人也能堂堂正正地大声宣示:“我是中国人。” 香港重回祖国怀抱,从此港陆一家亲,还有什么比看到国土完整,中国强大更自豪的事呢?

平凡“的哥”也善良

2008的北京奥运会,一个家门口的奥运会,能去现场观看开幕式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一件事。 “的哥”张北京很幸运地在公司抽奖活动中抽中一张开幕式入场券,他的得意之情藏不住,逢人便显摆。 他想把开幕式入场券送给儿子,却意外发现票被乘坐他车的四川小男孩以800元换走。于是他开启了追寻小男孩的模式。 可当他得知小男孩来自汶川,进开幕式现场只为了能摸摸他那在地震中去世的父亲做的栏杆,他毅然地把开幕式门票给了汶川小男孩,让他得以实现心愿。他自己则在广场大屏幕上观看北京奥运开幕式。 导演很自然地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两个重大事件做了无缝对接,张北京则成了串起两件大事的核心人物。 影片充满着诙谐幽默的色彩,导演把生活细节拍得很真实,就如现实中发生的一样,笑中带泪,上一秒你可能还在笑着,下一称也许你就泪流满面,引人深思。 影片中不得不赞一下葛优的演技,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用力过猛,一切都自然流淌,把一个一事无成、满嘴跑火车,但是真诚善良、疼爱孩子的离婚爸爸形象演绎得栩栩如生。 应该说,葛优的演技撑起了《北京,你好》全片,这个单元的故事并不高大上,但经葛优演绎,却让人觉得真实生动,自有一股感人的力量。 最后看向双脚上的那双鞋的表情,富含深意。或许没人知道是他帮助了那个汶川小男孩,但那份善良,却让所有人感动不已。 传说不只是传说,奇迹在贫困中开花 “白昼流星”是内蒙古的一个传说,“当白昼出现流星的时候,人们就能摆脱贫困。” 沃德勒和哈扎布两兄弟,父亲过世后被寄养在亲戚家,后来又因为打架被教管所关了8个月。 为了能让兄弟俩走上正途,二人被托付给退休扶贫办主任老李。 面对老李的一腔真心,兄弟俩非旦没感恩,还偷走了乡亲们凑给老李的救命钱。老李得知后,没有谴责,选择了宽恕。 后来,老李带着兄弟两人去迎接一个重要的“客人”,在老李的指引人,兄弟两人真的看到了“白昼流星”,这颗流星就是“神舟十一号”的返回舱,兄弟两人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洗礼。 这个单元的故事宏大,主题多元,涉及到扶贫、精神扶贫、青春、成长、回家等。这么多主题,要和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成功着陆联系在一起,着实不容易。 故事的流畅性欠缺,故事情节也饱受诟病,但当兄弟俩亲眼见证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当飞船返回舱划破天际发出耀眼亮光的时候,这划破天际的亮光就犹如划破白昼的流星,震撼了守在戈壁和守候在屏幕前的每个人,谁又能去质疑事件的真伪? 因为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本身就是奇迹,那不是传说,那是祖国的奇迹,是一代一代航天人奋斗的结果,还有像“老李”这样默默无闻又鞠躬尽瘁的人的无私奉献创造出来的。 而片中传递出来的另一种精神则是现在提倡的“精准扶贫”,兄弟两人从迷茫落魄到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标,他们改变的不只有生活状态,还有精神状态。而兄弟俩的转变故事在神州大地不断地发生着。 古老故事和现代航天科技对接,完成精神上的扶贫,救人救心,也完成了青年的成长,整个故事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 影片中那宏大的场景令人惊艳,策马扬沙那一幕,着实令人震撼:长河落日,茫茫孤城,踏马西去,潇潇黄土,浪漫恣肆,却又直击人心。 导演拍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富有意境,极具画面感及视觉冲击力。 神舟十一号飞船杂文随笔 返回舱不仅是中国的壮举,也是世界的壮举,这样的壮举,需要宏大的场面与它相配。 当宏大的画面与宏大的主题撞击在一起,带给我们的感动却是这么浓、这么深。

我的责任是让你更好地飞

从小渴望飞翔的吕潇然,长大后毫无疑义地做了一名女飞行员。 从小要强,能把男孩打得无法还手的吕潇然,当了飞行员后依然要强,在空军载人离心机上做训练测试时,她硬是把男飞行员都难以抵抗的难度扛了下来,使男飞行员都佩服。 因为热爱和要强,她成了技术最过硬最全面的女飞行员,她渴望参与阅兵。 她的满腔热情换来了备飞的资格,因为她技术全面,所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她都可以顶上;她委屈,她不满,她渴望首飞。 但在关键时刻,她在可以首飞的情况下,却选择帮助战友完成阅兵首飞,自己孤独返回。 那一刻,为她心疼,也被她感动,一个女飞行员飒爽英姿的形象定格在脑海中,男飞行员向她集体敬礼是对她的最大肯定与褒奖,那一刻,又为她自豪。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样重大的场合甘愿放弃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去成全别人,人性的自私常令人选择自己,吕潇然就算不帮战友让自己飞,她也不会受到任何指责,但她依然选择助人,这份责任与担当,足以感动屏幕前的我们。 她让我们更近距离地看见中国飞行员的风采,她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叩问自己:如果我们和吕潇然处于同样境地,我们会作何选择? 飞翔在蓝天的人,果然有与蓝天一样宽广的胸怀,他们身上,有歼11的硬气与霸气。 而歼11的亮相,在空中飞翔的身姿,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益发的骄傲与自豪。 看完整部影片,你感觉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一员,你跟那些人一起经历了新中国发生的大事件了,一起经历了喜怒哀乐,和新中国一起走过了70年的光辉岁月。 影片中传递出来的情怀,只有身为中国人才会懂得,那些骄傲与自豪,那些梦想与荣耀,是每个人的骄傲与自豪,是每个人的梦想与荣耀。当你切身感受到那份情怀,你就能充分感受到祖国和我息息相关,我们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影片传递出来的情怀,不仅感动观众,也鼓舞着人们,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努力。 后记:本片看完已月余,故事的丰富精彩、内涵深远,让这篇影评出炉太慢。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终至完篇,感觉完成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