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走进堂里
图文:圳……
随笔?走进堂里
文/圳……
按照江南地方的习惯,房屋建筑达到一定程度规模,便可以称之为堂,堂即是民居里的大家。
苏州西山有个古村,名曰堂里。所谓“里”,是民居生活的场所,“堂”汇聚成里,可想而知它的规模可观程度。
一隅太湖,形成了苏州西山上好的风水,堂里背山面湖,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秀丽,所处位置又是宝地中的宝地。
据记载,从南 宋乾道年间起,最鼎盛的时候,这 里的民宅厅堂多达七八十处,若不是后来发生的战乱的影响,恐怕规模还在扩大。
旧时代过去了,如今的堂里古村,也早已成为苏州地区重点保护的村落,以堂为里是历史留下的名声,也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
千余年来,这段厚重历史文化,被精湛的艺术工艺镌刻在了建筑体中,岁月风霜无法抹掉。
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这是古训,同时也是对堂里的真实写照。现今的堂里,光是清朝宅第建筑就有20余幢。
这些老宅,虽说房屋陈旧并且很大程度破损,然而依旧可见宏大的规模和精美的装饰图案,这些精湛的艺术雕刻图案,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其中,西山雕花楼,是堂里现存最早也是最为原始的记忆,这里深藏着古村永久的时光,而与之相隔不远的仁本堂,是堂里保存完好的一座天然的雕花艺术陈列馆。
仁本堂取自“以仁为本、礼为教本”之意,是目前西山最大的清代建筑群,其间完整保存了砖雕、木雕、石雕、铜雕、泥塑雕等各式雕刻艺术。
这些雕刻图案,绝大部分以花鸟鱼虫以及戏文故事为题材,约有3000余件,而且每件作品故事图案不雷同,完全可以用多、精、巧、奇、雅来形容。
“多”于风格迥异,“巧”于形式多样,“精”与“奇”形容题材内容丰富和寓意深刻,如此精美的艺术造诣和人文景观,堪称典雅之范。
难得一见的还有仁本堂独特的建筑群体,楼连楼、楼套楼、楼楼相通,房房相连,宛如一册孤本线装书,细心读阅其间,体会匠人匠心。
堂里以凝固的历史面目呈现于世,精彩纷纭皆因前人独具匠心,内涵深厚皆因文化传承,片片岁月,被艺术成就封存于民居生活里,生动自然,熠熠生辉。
多少年来,一拨又一拨人慕名来到这里,从古村狭窄的巷道间领略到精深博大的文化现象,然后赞不离口憬然而去。
这一拨又一拨人里,不乏重复走进之人,贪恋山水杰作,感受古韵艺术,他们不为别的,只是为自己关爱的某幅木雕花饰或砖雕匾额,在岁月风雨侵蚀中是否安然无恙。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固然是江南水乡魅力风情的重要因素,但在这些美仑美奂的文化艺术遗产面前,似乎变的不那么重要了。
堂里有如一轴悠然避世的古村画卷,透过千年厚重的历史,透过光影斑驳的院篱,隐于其间并能让你明眸醉之的人文情缘,一定是精美绝伦的雕花艺术造诣。
2021年稿于苏州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