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杂文随笔 > 正文

杂文随笔

八十得子 大西山下有传奇 从法兰西到王府井 八十翁携二八妻辞别阳台山

阿信2022-11-12杂文随笔67
  

在秋天的午后,趁着夕阳晖照,在北京西山脚下讲一个法兰西老人的故事。情牵中国四十年,八十高寿得贵子,妙手医治众乡邻。

故事从眼前的秋色说起。

金秋末尾,一切该变的颜色都使出了力气,黄色的越来越亮,红色的越来越浓。看横秋老气决不能去人多热闹的地方,那是与秋的肃穆逍遥不相和的。一年一年,人们不断扩大范围和视野,去看香山以外的红色。八达岭,坡峰岭,金海湖,等等都成了新宠。但一旦被众人捧热了,就成了热锅。人都是容易从众的,都说好的便是极好了,不可以落下,非去不可。

倘若用心思又有兴致,还是可以找到更有趣的地方,或许那里更有一个值得精读的故事。大西山路上的阳台山麓就有这么个所在,这就是不太知名却是真有情有景有故事的贝家花园。

贝家花园的主人是个法国人叫做让·热罗姆·奥古斯坦·贝熙业,被中国人习惯称作“老贝”。他是个法国博士军医,被派到北京的法国大使馆任医生,从此与中国特别是北京结下了四十多年的缘分,直到做了中国女婿后遗憾地离京归途法兰西。

贝熙业是个传奇人物。一头扎进中国这片土地就爱上了这里,也成就了他的人生。为北洋政府,民国时期的上层服务,与孙中山、蔡元培、李大钊等都有开往,并参与创办中法大学和支持赴法勤工俭学。

他在王府井大甜水井胡同买下了自己的住宅,又在西山阳台山附近买下了当地闵家的山地建筑了山庄,就是后来的贝家花园。中西结合的风格使这里颇具特色,一年四季林木色彩各异。在山坡上沿着山路老贝还特意种植了一百多颗橡树,大概是为了对故乡的怀念吧。

老贝一直在中国任职,除了法国大使馆的医官外,还担任过法国医院院长,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的医务负责人,开有自己的医疗诊所,广泛结交社会名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是个有身份地位的人物,经济状况也应属于宽厚之态,再加之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所以他免费为乡民行医,支持地下党和抗日根据地的药品。成为一段红色佳话,为后人纪念和称赞。

然而五十年代的环境没能留下这位四十年缘分的近乎半个中国人的国际友人。而今可以看到这个花园被隆重地整修开放供人们参观游览缅怀,实在是一件幸事。

贝熙业老爷子的山庄或者叫花园,花园是国人的叫法,比如乾隆花园,慈宁花园,贾家花园等,山庄一般是欧美人的叫法。如贝佛利山庄之类。说起贝家花园的景色我觉得是不亚于其临近之北侧鹫峰和南侧的大觉寺。当然风格不同。但这种散漫和谐自然的山林别墅更有知识分子人文气息。

包括南大房北大房以及碉楼等都是中西合璧的风格。但碉楼似乎更像是以前清朝练兵用的那种碉楼改建而成,这个在参观游览辞中没有详说。但整体建筑是中式为主。在庭院里安置了可以喷水的欧式水池。

树木品种多样,颜色和层次也是在秋天纷呈着浓烈的暖色调,从浅黄到深红简直就是一个色谱图,参参错落,层层叠叠,弥望着交织着从山脚直铺盖到山腰的院落。

杂文随笔

南大房和北大房离得不是很近,作为一个园子里甚至有点远。也许老贝喜欢这样的林间散步,把客厅办公与起居分得远些。动静分区隔岭而望却不闻其声者。

起居的北大房里面有个浴缸,是地面下沉式的,看起来是笨重,大概有齐腰深,有点不符合现在的习惯。

据说这里当年是通电的,烧火做饭总的是煤炉,屋子里配有壁炉取暖。想来这不是一个只在夏季才居住的避暑山庄。

关于老贝生平和这里发生的红色更多的详情可以从展板照片上了解。这个介绍文字做的相当好,故居工作人员下功夫了。其他的一些故事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文字资料做补充放在这里。

从市里来,最好驾车,走西六环走大觉寺路,就可以到了。门口有停车场。不大但一般不是节假日不会满。下面路边也可以停。看到西山环线铁路桥穿过就到了。这铁路不知道当年老贝在时有没有。

导航直接贝家花园即可。停车场有个大坡,有点陡,不想上去就停下面也行。花园的旁边是一个不挂牌子的保密单位,从宣传标语牌子看应该是个有关航天方面的研究所。

注意,贝家花园在山腰间,需要少许爬山,有木栈道和石台阶,难度不大。

1954年,法国医生遭遣返时致信周总理:别遣返,中国是我第二祖国

北京海淀区的北安河村里,有一个叫做“贝家花园”的城堡式建筑群。解放以前,这杂文随笔 里曾经住着一位传奇的“御医”,他给包括孙中山、袁世凯在内的5位民国总统看过病。

毛主席在北大工作的时候,还来找这位医生看过足疾。这位医生的名字叫做让·热罗姆·奥古斯坦·贝熙业,中文名贝熙业。他从1913年来到北平后,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一年。从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贝熙业当过医生,也当过教师,还做过“地下工作者”。

贝熙业把自己的青壮年时代,乃至老年时代的全部精力与热情,都奉献给了这片热土。他甚至在北京买下了一块墓地,准备死后就安葬在这里。

如今,熟悉贝熙业这个名字的人,总喜欢把他和国际友人白求恩相提并论,因为他们两人都是外国友人兼著名的医生。

加拿大的白求恩为了替我们的战士做手术,结果伤口感染,献出了生命;法国的贝熙业在中国行医四十余年,也无偿救助了无数中国人的生杂文随笔 命,还掩护过我们的地下党员。

白求恩和贝熙业都曾为救助中国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是结局完全不同。白求恩的事迹后来广为传播,所有中国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可是贝熙业却在1954年被遣返回了法国。

1939年,白求恩在冀中战地医院视察的时候,发现战地医院里有许多德国拜耳的名贵消炎药。他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我党地下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从敌占区运输过去的药材。

但是当时日本人对根据地实施严密封锁,究竟是什么人能有通天的本事,能把这些名贵药材送进根据地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党位于京西“妙峰山”的抗日游击队。这支游击队的指挥部,就在距离“贝家花园”方圆不到百米的山坡上。

“贝家花园”是一个由三幢楼房组成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它的主人就是前文中提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

贝熙业于1872年出生在法国克勒兹省新浴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十七岁的时候报考了当地的海军医学院,二十三岁拿到了普通医学博士学位。

1913年,贝熙业和妻子、女儿来到了中国北平,在法国驻中国使馆当医生。他也因此得到了机会,替民国的上层人物治病。

擅长外科手术的贝熙业,偶然有一次替一位中国官员动手术,治好了对方的顽疾,于是就在北平城里出了名。

随后,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和曹锟都来找贝熙业看过病。他也因此得了一个外号,就叫“皇帝的御医”。

不过贝熙业并不满足于只能给达官贵人们治病,他通常在收取贵人们的高额诊金后,无偿为北平的老百姓看病。

1923年,贝熙业的妻子病故之后,他在京郊阳台山建了一套别墅,起名“贝家花园”。从此以后,他就经常给花园附近的老百姓免费看病,于是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叫他一声“老贝”。

“老贝”不只是一个名医,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因为他经常和达官贵人往来,所以他家的“沙龙”,聚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政治名流,其中也包括像蔡元培、李石曾等人。

李石曾是“民国四老”之一,1915年,他有感于中国社会文化与科技落后,于是想搞一个赴法勤工俭学的运动,把中国的优秀学子送到西方去学习新知识。

贝熙业是李石曾的好朋友,刚好又是法国人,于是他也成了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贝熙业参与说服法国政府,把“庚子赔款”作为路费返还给中国学生,还一次性搞到了500张船票,周恩来也因此认识了他。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65岁的贝熙业没有像别人一样,迅速逃离北平,而是继续留在了当地。

贝熙业作为外国驻华使团医界代表,主动联系中国红十字会,提出把自己的“贝家花园”当成红十字救助站,帮助伤员和难民。

1939年,因为日本军队的封锁,导致我党药品运输通道中断。地下党员黄浩乔装成神父,秘密联系到贝熙业,请他帮忙运送药品,他欣然同意。

从此,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就时常冒着生命危险,骑着一辆自行车,载着几十公斤重的药品,在崎岖的山路上奔波。

贝熙业的“贝家花园”,后来成为了地下交通站。他在这里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还想方设法掩护我党人士向根据地撤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外国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可是贝熙业却不想走,因为他已经在北平生活了四十一年,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人和事,以及生活习惯。

贝熙业身穿麻衫,脚踩布鞋,手上摇着大蒲扇。张嘴就是“京片子”,完全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国人。

1923年,他的爱人去世了,过了十七年,他又与一位中国女子吴似丹结缘,并在相恋十年后与之结合。成了中国女婿以后,他更是把中国当成自己第二个祖国,怎么会舍得离开呢?

但是五十年代,中法断交以后,贝熙业的工作被暂停了。因为他的身份特殊,解放以前结交的人员成分也复杂,所以他就与多起“间谍案”涉案人员扯上了关系,面临着被遣返的局面。

最后,相关部门找到贝熙业,给了他两个选择,其一是放弃法国国籍,归化中国籍;其二是独自返回法国,但是妻子吴似丹不能随行。

法国是养育贝熙业的故土,贝熙业表示自己实在没有办法放弃法国国籍,但是他同时也不想离开中国,更不想离开自己的妻子。

于是贝熙业只好写信向周总理求助,他在给周总理的信中表示,希望不要遣返他,因为他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中国已经是他的第二祖国了。

由于当时国内正掀起反法浪潮,在周总理的帮助下,贝熙业和妻子吴似丹于1954年一起返回了法国。不幸的是,贝熙业回法国四年之后就病逝了,享年86岁。

“驼峰航行”是二战时西方盟国向我国运送战略物资的空中航线,贝熙业向根据地运送药品的路线,后来也被称为“自行车驼峰航线”。

2013年,北京市政府重新修缮了“贝家花园”,央视为了纪念贝熙业,于同一年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他曾经作为一名“国际主义战士”,为中国作出贡献的那段特殊经历。贝熙业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他为中国人民所做的无私奉献,国人会永远铭记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