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现在还有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中等收入陷阱,以及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现在还有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中国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时候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贫富差距是否缩小,公共服务得到基本保障,那么中国不仅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且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也指日可待。
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用惊人的速度上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尽管如今中国的GDP已经超越许多发达国家,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众多,它在近阶段也是一直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位置。
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大概值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12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据目前统计,大部分未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来自于拉丁美洲,比如,巴西,智利,和委内瑞拉等。
中国将迈入高收入国家
林毅夫
2020年9月14日,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厦洽会发表了一篇《林毅夫:新形势下的全球治理体系》文章阐述了他的观点,在林毅夫先生看来,根据各种预测,中国大陆应在2025年之前可跨过人均收入12700美元的门槛,变成高收入经济体。届时,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将从现在只占全世界人口16%,大幅提升至34%。社科院学部委员李培林则表示,在2021年-2025年的“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将由一个中等收入偏上的国家走向高收入国家。李培林表示:“201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左右,按照现在的人口增长、汇率变化,以及经济增长的态势,预计在2021-2025年的五年期间某一个时间点我们将跨过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12600多美元)高收入国家的一个门槛。李培林指出:“我们一般说的发达国家是指经合组织三十多个国家,这三十多个国家的人均GDP低的2.5万,高的大概8万多,所以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也不能轻言,跨过这个坎以后就认为我们跨过了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很多国家在这个阶段长期徘徊的情况也是发生过的。
不难发现,中国终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似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规避转型期间可能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不少的经济学家和学者或是回避或是闪烁其词,并不愿意主动触及这个问题,作为从事信息分析27年的独立智库,安邦从2009年开始着手分析这个问题,并不断预警,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不能低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需要的技术持续进步、产业高端化等条件对中国而言都绝非易事。
实际上,对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决策层的看法有时比学者观点更直白,也更客观。早在2014年11月10日,中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曾经表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领导人表示,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政府的表态给出了两个信息
(1)中国现在仍处在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今后肯定会迈过去;
(2)即使迈过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也存在以后如何向前发展的问题。
这意味着,跨越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正如有些学者所言,在高收入阶段也会陷入停滞的陷阱。
中国将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陈功
安邦智库(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
安邦智库(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在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从历史来看,世界上有多个国家曾经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大部分国家都失败了。
战后可以稳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并不多见,虽然从技术层面来讲共有11个国家(赤道几内亚,希腊,爱尔兰,以色列,日本,毛里求斯,葡萄牙,西班牙,波多黎各,新加坡,韩国)先后进入高等收入经济体行列,但其中大多数国家随后的表现并不稳定,真正稳居高收入国家的只有四个——日本、以色列、新加坡和韩国。
其他全球上百个国家经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努力,始终都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国家即使侥幸暂时跨越,但很快就跌落“神坛”,被打回原形。
统计显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诸如马来西亚、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之后数十年里却一直停滞在人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阶段。世界银行的另一项调查显示,从1960年到2008年间,全球101个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3个成功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
研究显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其跨越过程中都出现了大量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吸收,以及随之产生的产业高端化升级。值得注意的是,前述四个国家都是美国进行技术转移的受益国。如果中国寻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难以回避吸收技术转移升级、产业高端化的过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来说并非易事,有如下因素需要考虑:
(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升速度正在放缓。按世界银行对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1.2万美元左右的标准,中国如果维持2017年的增速,大约在2022年将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均国民收入的达标时间也会变长。如果考虑到中国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实现人均收入达标的时间可能更长。
(2)中国的技术提升并不那么顺利。要成为发达国家,技术提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别仍然较大,要追上较高水平并以科技来支持经济,这一跨越并不容易实现。尤其是在反全球化浪潮兴起,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的背景下,中国获得技术转移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3)中国需要进行持续有效的制度改革。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最终都要看制度安排,尤其是在各种红利因素消退之后,新的发展动力往往来自制度改革。客观来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仍然存在滞后的问题。
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一种过程性状态的描述,理论上所有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等收入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陷入这一状态。有的国家面对转型期困境,通过自身改革和调整,适应了新的形势和发展需要,从而成功避免了长期处在中等收入阶段,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比如早期的英美和晚近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有的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无法克服发展之后带来的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危机,体制和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发展战略失误或者遭受外部攻击,经济增长回落或者长期处在中等收入状态,其中部分国家还会出现反复,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比较典型的有拉美、东亚诸国;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甚至有可能从中等收入国家重新回到低收入国家行列。
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危险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中国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GDP)519322亿元,人均收入6100美元,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据有关媒体经过集中各方面专家意见,整合了处在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种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对中国现状观察和研究之后可以知道,中国已经具有上述“中等收入陷阱”的大部分症候,客观来说,中国正在走进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行列或者具有强烈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潜在危险,如何克服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挑战,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成功成为高收入国家,是中国未来中长期重大战略目标。其中,梳理、借鉴国际经验,从中发掘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作为中国转型发展的参照,无疑是一条相对便捷的路径。
二、克服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视野
在世界各国发展的故事中,都有一些阶段存在“成长的烦恼”,有的严重,有的轻微,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但可以肯定的是,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一帆风顺、毫无障碍地发展。全球绝大多数老牌的发达国家都曾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都曾一定阶段处在中等收入国家,不过都几乎无一例外地度过了难关,直到新近的全球金融危机,西北欧一些发达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其高收入国家的身份变得岌岌可危,目前也在为重新找回往日荣光作出努力。在东亚,多数国家都深陷中等收入陷阱,长期逡巡不前,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得以成功跨越陷阱。而在拉美,巴西和阿根廷在高收入国家边缘徘徊多年后,近些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步进入高收入国家队伍。
下面我们以三组案例分享一下那些从“中等收入陷阱”状态,已经或者初步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成长故事和经验。
1、英美——高收入国家的先行者
英国从近代封建国家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驱主要得益于三大革命,以此为基础,奠定了其长期的发达国家地位。这三大革命是政治革命、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国家。随着17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能忍受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于1642年引发了革命,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近代政治革命方告结束,从此率先建立了以议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体制。英国政治革命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制度基础的同时,也为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扫清了道路。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1765年,牛顿去世后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近代科学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大门,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十八世纪中叶的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在生产及贸易方面跃居世界首位,以当时标准衡量,其已成为当时世界上首个高收入国家。此后虽然多次经历危机,但其作为发达国家的根本地位始终没有动摇。
美国与英国有相似之处,也是先行建立了稳固的民主体制,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保持国家长期持续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石和保障。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工业、运输业、通讯业等高速发展,到1890年代,其经济规模已超过了称霸达100多年的英国而雄踞全球老大的位置,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政治腐败、社会不公和冲突等转型期现象也大量出现,但由于美国独立革命和二次革命为其创立了先进的政治体制,避免了联邦的分裂,保证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因此成功克服历次经济危机的挑战,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在1990年代后,更因苏联的解体成为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全球霸权国家。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摆脱了种种桎梏,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为大量美国移民提供了平等的创业机会。而对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则在美国的民主制度、新闻媒体的监督下逐步得到克服。比如美国近代的“扒粪运动”,揭露了当时大量政治和司法腐败、侵犯劳工权益事件,促使国家政府实施改革,加快立法进程,杜绝了其危害,从而创造了长期繁荣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2、日韩——成功跨越陷阱的国际典型
谈到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人们都注意到其在经济结构转型、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社会保障和广泛的政治与社会改革方面的做法。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日本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第三产业的适时转换升级,完成了由“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再到“文化立国”的转变,奠定了从生产型到贸易型再到消费型经济三次飞跃的基础。在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日本实行了农地改革、最低工资制、教育政策改革和综合开发计划等战略举措,建立了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为社会稳定建立了稳固的防御体制。日本能够做到适时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改革调整,主要奠基于其在美国帮助下建立了君主立宪民主政体和完备的制衡与监督机制。日本在刑法典中设立了反贪污贿赂专章,实行了财产公示制度,日本媒体享有新闻自由,对政府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
韩国也是在二战后经美国帮助建立了民主体制,不过在此后数十年里屡遭军事政变,这也使得其经济长期沉浮不定。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韩国民主化进程明显加快,改善政府治理,建设廉洁政治,成为其经济高速发展并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一方面从法律上强调市场的作用,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变政府主导型为市场主导型,政府从对经济大包大揽变为积极引导。另一方面颁布《公务员伦理法》,进行政治改革,推行财产公示制度,建设透明政府、服务政府。政治领域的改革为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保证。韩国经济成功地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转变到以技术研发为后盾的创新型发展战略,通过“新村运动”、新教育政策、税收改革和完善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确保发展成果全社会共享,从而推动了国内市场发展,扩大了内生需求,促使国家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3、巴西——中等收入国家转型的新希望
按照世行标准,巴西迄今已身处中等收入国家达38年。但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正在崛起中的大国之一。据2011年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经济体排名,巴西经济规模首次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另据世行数据,该年度其人均GDP达到12594美元,已初步显示出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某些迹象,一般认为再经几年就会成功进入世界经济第一梯队。因此,对于那些尚在中等收入国家梯队,或者积极问鼎第一梯队,或者深受中等收入陷阱困扰的国家而言,巴西的成长经验,尤其值得参考。
巴西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在国家发展上曾经历重大挫折,经济和社会政策基本失败。它推行负债增长战略,由此导致1981到1983年的经济衰退。但这段时期巴西在政治上的改革举措,为此后的全面改革和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巴西的民主化进程是“通过交易的转型”的杰作。政府体制内的强硬派和改革派、反对派中的激进派和温和派经过长时间的博弈,使得改革派和温和派占了上风,军政府从1974年开始推行稳步的、渐进的政治开放和过渡政策,最终于1985年实现军人“还政于民”,初步建立了民主体制。进入九十年代,巴西进入改革和调整的重要时期,之后在21世纪的头十年,它的经济发展成果越发显著,并连续超过几个传统发达国家,成为位列世界前六强的全球大国。这归功于在民主体制下,巴西的内外政策实现了重大改革。经济上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实现产业升级转换,巴西的航天、国防和清洁能源能高科技行业在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在社会政策上,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巴西政府在社会支出方面的资金占GDP长期维持在20%左右,并积极开展减贫,贫富收入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国民消费水平持续上升。它们都显示,巴西已经具备了顺利跨进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各方面条件。
三、国际经验带来的启示
目前,世界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或者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危险的国家多数都在东亚、东欧、中东和北非、拉美等。它们都存在政治体制不成熟、不完善,特殊利益集团操纵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失当,并导致贫富分化、两极分化、社会不公平、不平等长期盘踞,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动荡或者存在发生动荡的诱因和危险。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中等收入迈上高等收入,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也是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挑战。综合各国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政治成熟,体制科学,依法治国,按制度办事,充分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是前提条件。上述五个国家的案例都显示,它们都是在建立了稳固的科学的政治体制后,成功从中等收入国家走进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且在此条件下保持长久繁荣的,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目标,或者难以为继。只有成熟的政治体制,才能保证国家制订科学的内外政策并得到有效落实;只有成熟的政治体制,才能避免权力寻租和政治腐败,防止特殊利益集团形成和肆虐;只有成熟的政治体制,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向;而且,只有在成熟的政治体制下,才能保卫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全民共享,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维持高收入国家水平。
善于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出改革措施,创新政府决策和科学技术,消除发展道路上的体制机制障碍,改进和完善政府治理,是重要关键。在科学、成熟的政治体制前提下,才能保证国家政府制订和实施“适销对路”的政策,不断对政府体制、经济发展思路和对策、社会政策、科技能力等,进行改革和创新,确保国家永远走在康庄大道上。
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国内统一的市场体系,合理调节并确保贸易、投资和消费三大领域的内在平衡,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是根本途径。在我们的案例中无一例外都是市场导向型国家,真正让市场起到了基础性支配作用,建立健全了国内市场经济的体系,并适时调整贸易、投资和消费政策,使其得到平衡,才成功规避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如何调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防止全国各省相互之间出于自利动机的贸易壁垒,如何打破对外贸和投资的强烈依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对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改革社会政策,优化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完善保障体系,稳定国民心理,是重要保证。高收入国家的公民社会都很发达,公民自治、社会自治普遍,社会政策的基础是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公民的多数中产化,培育中产阶级,既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促进消费的关键。只有在消除两极分化、确立了平等的法律原则下,公民才能拥有公平的社会机会,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可靠的动力。而公民消费水平能否保持,储蓄习惯能否改变,首要的则是为其提供安全堤坝,建立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使积极工作、放心消费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
;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
第一,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
第二,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的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来看,最根本的是较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第一,要以推动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
第二,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以提升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构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这就需要构造新的增长动力。
第三,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要以扩大和完善国内市场为保障,降低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我国广阔且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成为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有效保障。
总之,进入中等收入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风险,而中国具有的特殊条件会提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许多选择。不过,所有这些选择的实现都需要一种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予以保障。
扩展资料:
“中等收入陷阱”是2007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但深究这个概念,可以发现其缺乏严谨的理论论证,存在不少“逻辑陷阱”:
一是“统计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这个单一指标来衡量发展水平,但GNI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质量、精神状态等。
阿玛蒂亚·森、罗伯特·巴罗等著名经济学家都认为,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一种统计现象,并没有经济学方法论支撑,因而相当片面。
二是“对照陷阱”。“中等收入”标准往往是与美国对照、用美元衡量得出的。这样的对照和衡量方法有失偏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三是“历史陷阱”。目前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观察,主要局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1世纪初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间段,许多发展中国家刚刚实现独立,处于现代国家成长的初级阶段与发展探索期,难免会有不少国家走弯路。因此,不能过早地对这些国家盖棺定论,认定其会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其实,能否尽快跨过“中等收入”这道坎,关键在于能否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目前,有的高收入国家已经陷入低增长困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徘徊不前。对当下的中国来说,如何营造有利于平稳健康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才是更有意义的讨论话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等收入陷阱
人民网-中国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叫中等收入陷阱
问题一:什么叫中等收入陷阱 那些听不懂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一个农村,有很多壮男,干活也很不错,于是有个大城市的老板就跑过来开了一个采石场,雇佣这个村里的人帮他采石。因为老板给的钱多,这样这个村就慢慢富了起来。但是村里的人不满足啊,所以希望老板能不能多给点钱,老板一看也对,于是就答应多给点钱。一次两次以后,村里人不仅仅要求加薪,还有人背着老板单干,于是老板就不乐意了。老板就把采石场卖给单干的人,到其他农村找一批壮男开采其他的采石场。单干的人一开始很开心,可是当他把石头采出来了以后,发现不知道卖到哪里,不知道怎么运输,不知道如何运作这个采石场,于是这个村就渐渐的没落下去,最后又回到原来的状况,大家种地为生。
这个农村就是如今的我国,老板就是国内外的资本家,要知道,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多得是,有印度,有非洲,当我国的工资水平越来越高达到中等收入的时候,资本家的资产就会外流到其他国家,因为我国的成本在逐渐提高,而相对国外的成本要比我国便宜的多。
问题二: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意思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这样的国家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问题三: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意思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问题四: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意思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墨西哥、智利、巴西、菲律宾、马来西亚、南非以及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现在,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至12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截止2015年7月1日世界银行的归类,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人均GDP在4126-12735美元之间,而智利2014年人均GDP为14477美元,智利显然已可以被认为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是仍然不是发达国家。
经济学家认为摆在东亚国家面前的陷阱是“中等收入陷阱”。东亚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问题五:以下哪些属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 中等收入陷阱的十个表现:
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针对中国经济放缓而产生的中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必然的命运,按照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是经济发展成功的秘方。比较优势的制度前提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因势利导型 *** ,比较优势的结果是开放经济和后发优势、宏观稳定、高储蓄和高投资。
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失败与中国双轨制成功的原因分析,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对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一是深化改革完成向市场体制的转型;二是 *** 应在产业、技术结构升级中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
问题六: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就是要将国家的分配结构调整,使大多人趋于中等收入,这样国家的税收结构和经济也将趋于好转,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公矛盾也将好转。但这也是个陷阱,因为,一要达到中等收入,就要使员工的工资提高,这样,人力成本会增加,企业会外迁,这对所有民营企业而言,是个陷阱,对国家的经济结构的完善没有好处,只有垄断企业才能生存。二中等收入,是针对贫富差距大而言的,如果收入均等了,社会发展会不会停滞,会不会导致市场的混乱。三中等收入是可伪命题,既无从考证,也没有经验可言,这样地方的发展会不会受到制约,会不会没有扶持了。
问题七: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让中等收入家庭分期付款买房子,然后过了5年收房产税。
问题八:什么叫高等,中等,低收入陷阱 低等收入陷阱:基本是农业水平或者是没有发展条件的国家,没有完成工业化,只能徘徊在输出资源、农业,引进工业产品的低水平。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高等收入陷阱: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 民间投资爆发,然后国民收入增加,需求增加,成功的化解了中等收入陷阱危机,跨过了最危险的阶段,产生了巨大的资产泡沫,造成了经济停滞。
问题九:姚枝仲 什么是真正的中等收入陷阱 .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人均GDP在3000至5000美元之间为中等收入水平),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原因有以下几各方面:
1、国家发展缺乏新的增长模式,原有发展模式的潜力已经耗尽,而新的发展模式还没有产生,从而形成新的发展瓶颈期,社会经济的增长出现停滞,导致国内成产总值(GDP)和人民收入停滞不前;(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2、由于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如以资源出口为主的经济体国家)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国内经济对国际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国家经济的自主性较差,只要国际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对国家经济形势形成显著的影响;(经济结构单一)
3、国家经济规模较小,不能形成抵御国际市场波动的抗击力,国内经济随着国际市场景气程度起伏呈现出时好时坏的表现。(经济规模小)
问题十: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e 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关于中国中等收入陷阱和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现在还有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