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杂文随笔 > 正文

杂文随笔

随笔?见闻国清寺

阿信2022-11-13杂文随笔63
  

原创作品

随笔?见闻国清寺

文/圳……

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国清寺收割稻谷的日期好像比往年提前了几天,我错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丰收场面。

昨夜里下了场雨,今早开起了太阳,收割后的稻谷还未完全脱水,堆积在寺庙边院的地坪上晾晒。部分晾干的粮谷装筐后整齐的摆放在天王殿里,寓意是有四大天王守护和祈福,何愁来年不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然,毕竟有近百亩的水稻丰收,打下的粮食要有地方去湿晾干。

长期以来,国清寺的僧人一直保持着农禅耕作的传统做法,寺外青山绿水间的百亩水田,从耕作插秧到管理收割,全部由寺内僧人自行解决。自建寺至今,无论太平盛世或世道动乱,如此农禅生活传承了1400余年,成为了国清寺僧侣必修的一节杂文随笔 法门之课,于此也体现了返璞归真、诚实劳作的人文理念精神。

据传,国清寺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当时,智顗开创天台宗后想建一座寺庙,但限于资金来源,迟迟不得动工,直至临终,遗憾万分,于是遗书晋王:

“不见寺成,瞑目为恨”。

晋王杨广见书后极为感动,便派司马王弘监造国清寺。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寺庙建成,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初始起名天台寺,后由于“寺若成,国即清”之意定名为国清寺。

国清寺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影响远播海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后来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国清寺现存的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为中国寺院四绝。千百年来,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从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国清寺几度或毁于兵火,或摧于风暴,但都是屡毁屡建。

国清寺现有僧人100余人,其中多数为年轻人,是中国寺僧最多的寺庙之一,各级杂文随笔 组织机构健全,各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除了方丈、监院、僧值、文书等,还有主管农耕劳作的职位:田作。在此经常可以看到僧人们辛勤耕耘的场面,意境美好,天人合一。

国清寺的“农禅合一”,据说是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天台山期间,与国清寺诗僧拾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与人无求,与世无争,纵情山水,诗歌唱和,融入自然,天人合一,从而表达出人与自然和合、人与人和合、人与社会和合的崇高境界。

寺庙前是金色的稻田,粮谷亮灿灿的铺满寺里,大殿上暗红的油漆色彩剥落,庙堂顶端法郎琉璃辉映蓝天,能够短暂而又静心体验山中古刹的幽静与纯粹,给心情带来非同一般的感触。

灵隐隐于市,国清清于山,无数高大的古樟树群,若隐若现的一座隋塔,也许就是这座没有刻意去修缮的隋塔,一直这样破落的立着,历经千年风雨,灵性依旧,默默与国清寺相伴岁月。沿绿茵小径散步,听松风鸟语水声,杂文随笔 仿佛走入清明之境,心中顿时凭添慈悲之怀。全然感受天地造化,融于一方山水。

千年国清,巍峨隋塔,历史沉淀,文化深厚。作为国家5A旅游景区,国清寺秉持佛门清净无为之心,这里没有任何商业化,不但免费开放,早晚提供的斋饭只收取2元费用。国清寺的素斋颇有名气,曾经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食材皆来自寺院周边的60亩良田,由寺内僧人自行种植。于此,可以去体味一下淳朴的僧人生活点滴,到食堂吃两块钱一份的斋饭未尝不是一件乐事,价格便宜还管饱。

国清寺,一座隐于山林间的崇高精神境界:人与自然和合、人与人和合、人与社会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