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杂文随笔 > 正文

杂文随笔

走进永安文庙,探寻永安抗战文化史

阿信2022-11-13杂文随笔65
  

2021年5月9日下午,到永安文庙(博物馆)参观学习。

永安文庙位于永安市中心大同路123号,是永安市内仅存的明代木建筑。永安文庙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清代以前的四百多年间,始终是祭拜孔子的圣殿,也是全县唯一的官办儒学。民国初期,永安县第一座新式国民教育学校诞生在这里。

永安文庙泮月池

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面积307平方米。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土木结构,梁架简洁,重檐之间木饰件为如意斗拱和象鼻昂。明间开间跨度为8米,较合理地采用榫卯连接。殿内有多种石质柱础,如鼓镜式、履盆式等,上面雕有莲花纹、龙纹及如意云纹等。殿前有台基,双踏步之间有一石雕大盘龙,造型生动,鳞爪分明。

永安文庙孔子像

文庙历史上多次修葺,2004年按照旧制,经第八次重修,相继恢复了儒学坪、戟门、泮月池、大成门、东西两庑、拜亭等。文庙现为永安市博物馆,主要展出的文物约360件,先后被授予“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和“福建省三级博物馆”,成为永安市重要的景点之一。

永安文庙的钟亭和鼓亭,记载着永安高考的辉煌

抗战期间,为福建省国民政府杂文随笔 办公厅、福建省政干团、民政厅、福建省水利局等省直单位办公场地。建国以后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庙一直是永安专署、永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以永安文庙为代表的永安抗战旧址群因其在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地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成为福建唯一入选的抗战遗址。

永安市博物馆展出的抗战时期使用的手摇踏板印刷机

永安市博物馆展出的抗战时期使用的水轮发电机

抗日战争时期,永安曾作为福建省的战时省会达七年半之久(1938年5月—1945年10月)。日寇侵华,金门、厦门先后沦陷,福州难保,福建海岸线危在旦夕,而永安地理位置优越,多山,离海不是很远,历史上较为平和,无重大灾难的发生,且地处闽中,方便作为福建的战时指挥中心。于是100多个省政府机关、学校、团体机构内迁永安。作为战时省会,和抗战时期的重庆、桂林齐名,成为福建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38年5月18日起,陆续内迁永安的省政府机构有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建设厅、审计处、高等检察署、高等法院、广播电台、无线电台、东南气象台、电报局、邮政局等共70余家,永安成为抗战特殊时期的政治中心。在此期间,永安共遭受日机轰炸达12次之多。

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后,当时设在福州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福建省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全省各地也相继内迁到永安。其中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还在永安创办了集友银行,一时间永安成立福建省战时金融业中心。

随着省政府内迁,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爱国进步人士、热血青年和一些身份隐蔽的共产党员云集永安,组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文化大军。他们以笔墨作为匕首和投枪,以创办的刊物为阵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救亡文化活动。

永安抗战文化活动贯穿于整个抗战时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新闻教育等各个领域。其出版物之多在东南各省市独一无二的。据统计有大小专业出版社30家;编辑单位20个,新闻通讯机构4家,学术团体40个,大小印刷所20家,书局、书店17家。出版发行报纸12种,各种丛书、丛刊40套,各类期刊130种,各类专著800多种。

如今,在永安博物馆等地收藏有当年的《老百姓》等13种报纸,有《改进》等129种期刊,以及各类书籍800多种(其中丛书近40套)。

永安市博物馆陈列的抗战时期期刊《改进》

杂文随笔 战时的永安,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人士,如羊枣、邵荃鳞、黄永玉、张乐平、李四光、陈嘉庚等,还培养了一批院士、科学家、教育家,如著名化学家田昭武、液膜技术创始人黎念之、国际法问题专家薛谋洪等。

抗战期间,内迁永安的除了省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还有学校和教育机构,当时在永安兴办学校成为浪潮和需要。创办了福建省立农学院、福建省立(国立)音乐专业学校、福建省立永安师范学校、福建省研究院、福建省立体杂文随笔 育师范学校、福建省立师范专业学校、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永安分校(省医学院前身)、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国民教育示范区、义务教育试验区等教育教学机构,高等学校的创办,繁荣了抗战时期永安的教育事业。

新中国已成立72周年,永安,这座战时省会城市,留给了我们大量历史遗存,在今日,这些抗战文化遗迹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来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