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需要保护模式
现在越来越多互联网产品推出了青少年保护模式,主要促动因素是网络成瘾性、消费诱导等现象。这里头,要做的如何,界线在哪里,也是很多讨论和争议,很多问题要面对,道阻且长。
且不说青少年。在我看来老年人也需要保护模式。如今70或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都是在很大年龄时才开始接触互联网或手机之类的移动终端,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判断力、对移动互联网的学习适应力都很弱。
当然,以年龄划分人群是简单粗暴的。对互联网的认知判断和学习能力,也和教育背景、自身心态、社交环境等都有关……但我觉得75岁以上这个年龄群比较有代表性,是最为互联网不友好(internet unfriendly)的人群,也是保护模式需要之所在。
言归正传:物理距离远的子女,通常是在家庭群里感受到长辈们整天转发的是什么,各种过时的“新闻”、各种道听途说……看不下去时跳出来给长辈们辟个谣。75岁以上的老人,如果还在使用微信的话,常常分不清发小群和发朋友圈之间的差异,会来问你曾经看到的某张照片、某段视频、或和别人的某段对话怎么才 能找回来;会来问你为什么手机里某个APP图标不见了(当然,他们还常说不清这个APP的名称,你要他描述一番 才能猜测是哪个APP)。
如果隔上一年半载去看看75岁以上老人的手机,我们常常会被震惊到,手机桌面这个方寸世界,全然是乱了方寸。几十上百个APP杂乱分布在N个屏上从来不知整理, 你问他们,他们会表示“我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多东西,其实有很多我从来不用”,他们曾经嚷着某个找不到的APP也常常就在倒数第N个屏上。点进他们的微信,你会发现关注的公众号和入的各种群是另一个混乱世界,小到各种养生健体、生活妙招、优惠折扣,这还算好的;有时充斥着“不转不是ZG人”之类的标题、或者都是些非主流的政治评论文章,明显是过不了几天就会被封号的那种;甚至貌似传销的群,你也不知他们已经被忽悠了多少钱进去……
不再描述更多。
如果要开发“老年人保护模式”的话,从子女的角度,可能会觉着时间管理、访问权限设置、消费功能设置,很多功能都可能需要。
但就算有了这些功能,也未必管用,因为这里面又涉及老人认为的自主需求vs子女认为的合理管理,这两者之间如何达成认知一致,是个更大的难题。十有八九,老人自认为唯一的需求只是“更快的找到想要的东西”,想看什么信息当然是自己决定,至于信息真伪之类的,他们也总认为自己能分辨。没几个老人会承认自己判断力不行、分不清好歹。
所以,子女们眼下能做的,就是逮到和长辈见面的机会就问问他们:要不要帮你整理下手机桌面?有啥东西想找又找不到的?有啥东西想要的,我帮你加?有啥不想要的,你也看着手机,我帮你删?有啥想做的操作,我教你步骤吧?(提醒:要把步骤拆到最细,然后让老人用纸笔记录,而且,要让他一边在手机上按一下,一边用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写下这一步)
还有,与其费很多口舌,有时手上揣着长辈手机时,悄悄的给他们删掉些明显不靠谱的东西吧,大概率他们也不会知道你曾删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