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杂文随笔 > 正文

杂文随笔

两种思维能力

阿信2022-11-13杂文随笔64
   分析式思维Analytical Thinking (AT) vs概念化思维Conceptual 杂文随笔 Thinking (CT),这是逻辑思维的两种方式。分析思维是把复杂问题细分拆解并从中条分缕析,而概念化思维是提炼归纳并从中捕捉规律和洞察本质。 虽说咱一直说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相当的,缺一不可,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但又据说CT的难度更高、在人群中更罕见、而且也更难杂文随笔 后天培养,似乎硬币的一面比另一面更高贵。 说一些我的理解: 1) 人类的认知活动,往往先接触到个别事物,你也只能先琢磨个别事物,比如人之初只能琢磨悬在婴儿床上的挂饰。而推理、归纳都是接触大量的类似或不类/似相关或不相关的信息之后的事儿,比如日子久一点才知道风吹挂饰才发出声响。因此,人类接触世界的自然成长过程决定了你的归纳能力发生的更晚。 2) 人类很牛的又在于有意识的学习和教育。刻意的教化会让你的归纳提炼的意识早些到来,比如物理课先教你牛顿定律,然后(或许是各种应用题)"逼着"你思考生活中的各种应(解)用(题)场景。而根据规律,推及一般、应用于一般,等于是让人找到了一条认知世界的捷径,无疑能引发人们了解事物的规律和本质的兴趣。有了兴趣,再加上人类教育的"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你的概念化思维就与日俱增了。 3) 但依然,人如蝼蚁,生活是细节组成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分析的机会远多于归纳的机会;刻意的教化中,训练你应用已有的规律远多于让你自己找规律挖本质。再说到职场上工作中,让人按规定整理数据填表格的岗杂文随笔 位,也总比综合数据出结论下决策的岗位要多,分解动作、执行任务的岗位,总比洞察规律、挥斥方遒的岗位多。 4) 于是,社会分工和阶层的存在,让概念化思维需要的更少,而分析思维需要的更多。需求决定供给,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不需要那么多人掌握的能力,就让小部分人去掌握好了。 5) 或许,这不仅是硬币的哪一面更高贵的问题,还是硬币的哪一面被掷出的概率更高的问题。要么多而贱,要么少而贵。这人世间的规律,概莫能外罢了。 补充一个观察: 这两种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似乎也有一定关系。 假定两个人的整体思维能力是相当的,但A的分析思维更强,而B的概念化思维更胜。再假定这两人的先天的记忆能力也是相当的,谁也不比谁更健忘。那么, 1)有很大的概率,A会比B更擅长记住细节,而B会比A更能记住总体概况。 2)而长久来看,B还是会显得记忆力胜出。因为B记住的是大面全局、把握的是规律,B的记忆方式不需死记硬背,只需记住规律,然后用举一反三的方式去推理和应用即可。换言之,他的思维方式更节约大脑内存,只需适时提取(并运用),每次提取应用还强化了那个知识点/信息的记忆。而众多的细节可能是没有彼此关联的逻辑的,容易在纷繁的信息干扰下被淡忘。所以,有时候人们表现出来是记性不好,背后反应的可能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如人。 3)再打个比方,分析式思维让你从红楼梦的不同章节和细节描写去记起十二钗的各自不同的归宿,而概念化思维方式能让你通过第5回的判词通晓所有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