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12个人》观后感
这是个12人陪审团的法庭题材戏,就知道不是去欣赏舞台布景精美设计的。看之前,我最期待的是飙台词、人格碰撞和剧情反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轻度脸盲,怎么认得清12个男人who is who。 看的过程中很快发现:
- 台词并没飚的华丽丽也没有玄乎乎,而是朴实之中慢慢见力量;人性的碰撞和矛盾冲突恰如预期的有意思;随着几个主要线索/证词的逐一推敲,剧情的反转也就水到渠成。
- 我担心的认脸问题,也并没有发生。12个角色有主次之分,三五个角色戏份多而且特点鲜明,很好记;舞台上情节的展开也是精心设计的,次第推出人物,一拨拨的呈现,让你慢慢熟悉不同的人物。最最重要的是,人物是立体的是活的,哪怕他们一水儿穿 着类似的服饰,还是有很多体态动作和性格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让你整体的记住这个角色。哪怕一周之后我已模糊了若干张脸,但那几个主要角色的形象特点在脑海里依然生动清晰。
而最深刻的感受是"关于人性"和"关于真相"。
【关于人性】
每个陪审员都和案件无瓜葛,都是案件之外的普通公民,用公平客观置身事外的态度来对看似铁证如山的案子做最终裁决。
但每个陪审员又都人,都是背负着自己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性格秉性、人生三观、历史过往(比如:自己来自贫民窟被鄙视的童年创伤、或是成年后被儿子背叛伤害的经历).......来到这个"弑父案"的裁决者的位置。每个陪审员的内心,曲折而又清晰的投射在了对案件的态度和立场上。
十二个人,就是十二种态度,十二种人性,或者十二种偏见。
【关于真相】
真相?这不是侦探剧,就算有线索的推演、物证人证的推敲,但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的凶手是谁"这样的结果。它不会像柯南那样伸出食指"真相只有一个"。它是为了展现人性,而不是为了水落石出。
十二人的最终"无罪"的决定,也并不意味着那个男孩真的无罪,只是大家对男孩弑父这个案件达成"有了合理的怀疑"。
真相,依然在迷雾里、在灰度中 。合理的怀疑,是当下能做的最好的判断。哪来真正的真相?至少当下没有,未来也不知能不能有。现实人生的很多现象,不也往往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