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老头讲八卦
以前写文章,都会想好文章结构。
如何开头,如何细节描写,如何渲染高潮。
想得好不等于写得好。
年纪大了,忽然不会虚构故事,偶尔看看历史书,感觉咱们伟大祖国的几千年历史的故事性足够强大了。
不如试着用自 己的语言把这些故事再说一遍?
中国有两大堪称鼎足的历史巨著,作者都姓司马,一个叫司马迁,写了《史记》,一个叫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
我以前常怀疑这两司马是官职或同宗之类的。
后来查实,这个司马不是官职的“司马”,而真的凑巧都姓司马,还没啥亲戚关系,中间隔着上千年呢。
但有一点不用怀疑,写《资治通鉴》是小学课本里破缸救人的司马光本光了。不过如果他没写《资治通鉴》,破缸这件事是不会被记入历史课本的。所以,写历史书比救人重要。大家还是要努力学历史呀。
至于写历史的吧,说高深很高深,往简单来说不过就把各国史官记录的日记或前人的历史书换个说法再复述一遍,原本大部分出自各朝代史官的记录。
有人好奇了,皇帝会说的话,大臣说的话,有史官在旁边跟着记录很正常。
但皇后跟皇上吹的枕边风,死党间互传的小隐私,是怎样被史官记录的。
说到底,很多细节都是写历史的老头编的,别看电视里面他们一本正经,很有文化的样子,私底下都有颗极其八卦的、放飞自我、胡思乱想的心。
他们不仅把史官记录的正事,皇上大臣们上班、去饭堂吃饭、上厕所时发生的事都添油加醋说一遍,连人家休假时在家都会被说成去红灯区逛了几小时。
其中有八成是事实算是不错了,反正都是讲八卦,闲得无聊的我当然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再讲一遍。
笔者乱点:
历史书上的画像,司马迁都是营养不良,苦大仇深的长相,而司马光就是脸色红润,老谋深算的样子。
这是为什么呢?司马迁大家知道,他得罪了上级,被施了个很变态的刑罚变成太监,几十年老婆不能娶,美女碰不得,看着人家天天去红灯区风流只有羡慕的份,那时没有手机游戏可以玩。司马迁的日子可谓过得痛苦之极,写史书成了 他唯一的寄托,空余时间多,文章有时间改了又写,写了又改,文笔可谓一绝,译者译起来也非常难。反正至今我没看见一个白话文译本,精彩程度能达原文一半的。
再说说司马光,他破缸的时候就已经是个聪明的熊孩子,人家水缸玩得破,书念得好,在官场上还混得很开,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相当于中央部级的官员,人们经常说的包拯——包龙图,别看他提着尚方宝剑,一天到晚吆喝,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到处砍人家脑袋。论官职,只是同一个里部门跟着司马光混的小弟罢了。
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其文笔和故事性不能和《史记》相比。但宋朝的官场非常复杂,司马光平日里开会、写公文还和政敌王安石斗了十几年。顺手 还写了过千年的历史,两百多卷史书,可谓非常勤勉。
要知道,在中国的官场混得好,比写书难得多了。
废话不多说,今天到此为止,下篇就开始司马光老头儿讲的《资治通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