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杂文随笔 > 正文

杂文随笔

《后来的我们》,只能《致青春》了

阿信2022-11-17杂文随笔87
   五月的天气,春意阑珊,仿佛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春意盎然,春天已与我们渐行渐远,当满大街都是廉价的寂寞,和昂贵的幸福时,连回忆似乎都难有完整的时间。还好又一部敬致青春、致敬爱情的电影又上映了。让我们得以只有在飘雪的黄昏或难眠的深夜才有的支离破碎的思绪,有了一个完整的梳理的时间与理直气壮的借口,至少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在感受那些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的同时,我们可以心底深处悄悄地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即是找到所谓的代入感。 “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白色百褶裙上”,那是一种怎样纯粹的美,“后来,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已消失在人海”那又是一种怎样的遗憾?相信很多人都是像我一样,奔着那首歌和那个奶茶一般的女人去看这个电影的。结果确是些许失落的。当你听到,“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只是没有了我们。”这时候你会流泪。然而最后一段老人的告白却更让我动容: “做父母的,你们和谁在一起,有没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一个致敬爱情电影让我看到了亲情的伟大,不知还说这电影是成功呢还是失败? 一个作品迎和了人的思想之后,它离成功也就不远了,从前几年那首风靡一时的《老男孩》开始,到《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余热未尽,《致青春》算是把这种怀旧情怀推到了一个极致,号准了时代的脉搏,可以说小燕子的转型的确相当惊艳,她的定位于70、80后的人的大学生涯,从挂纸条玩的扑克到小霸王的游戏机,又融进杂文随笔 了些许90后的因素,比如大学毕业时求职的艰难的场景。也就有了受不同群体喜欢的基础了。而《后来的我们》定位则较为狭窄了,局限于2010前后的北漂们,因为群体小,很难取得共鸣也在情理之中了。《致青春》一开头,就以高音喇叭高调渲染了火热的大学迎接新生的气氛,热血沸腾的年代,连走路都想跳着走青春激情。 记得N年前的大学也看过类似开头就高亢渲染的电影,好像是夏雨的初作,姜文导演的作品,那电影的一开头也用同样激昂的红歌加一身惹人眼球的军绿色告诉我们本片的背景----文革。看电影的起因好像是和同室的人打赌约女孩看电影的,第一次约会,挺激动,挺忐忑,那应该也是个春夜,沥沥的小雨中,花间散步,若干年后,每当听到老狼唱得《恋恋风尘》便会想起此情景,每当悠扬的吉他声响起,深邃的声音略显疲惫:“那天,黄昏,开始飘起了白雪,忧伤开满山岗,当青春散场,午夜的电影,写满古老的恋情,……露水挂在你发梢,结满透明的惆怅,想信爱的年纪,没能唱给你的歌曲,让我一生常常追忆。……”让我追忆的还有那天的小雨,赫然在目的还有那个电影的名字——《阳光灿烂的日子》。 电影中的四姐妹的宿舍,其实在90年代的大学生宿舍中并不多见,影片中暗示应该是南京理工大学,四个人的宿舍并不多见,我读大学当时是六个人的宿舍,排名在这个电影里没有显现出来,但的确是我们那个年代一个重要的部分,很有仪式感,同室所有人按年龄排出位次,有点梁山好汉的感觉。 当年我排老三,以老大为例,平时叫老大,有事求他了或是心情好了,叫大哥,杂文随笔 郁闷了或是惹我了时候就叫大流氓,后来改成英语版的,后来有一天我们小六居然拿着牛津双解告诉大家,关于流氓这个词的英文翻译有如下几种,hooligan, hoodlum, crook 当年这一度成为宿舍及到男生间经典的话题,对面的女生同样排出大姐二姐的,直到有一天,老四建议我们别叫大哥二哥了,直接叫大姐夫二姐夫岂非更好?这个建议大家一致通过。只是这个称谓不敢当着女生的面叫,否则就显得太过于邪恶了。片中女神级人物阮莞受人暗恋,常有人送花的情景,在那个年代其实也不多见,首先花店好像近几年来才有新兴东东吧,关于花的记忆却是有的,大二的时候全班组织同学骑车去黄河玩,全班人一起借自行车,男生虽然只有七个人,但也得担当护花使者的角色啊,从组织到骑行中的照顾,还是有一女生骑行过程中摔倒了,下巴破了,送去医院逢了几针。归来后,我们负责组织的几个爷们感觉过意不去,提议去看望一下这受伤的女生,不能空手吧于是我的建议就是送花,没地儿买去,老大老二给把风,我和老四做了一回辣手摧花的主儿,把魔爪伸向了校园里各式的鲜花,幸好那年头没有这么多监控,我们才得以全身而退,花送去后,那女生激动不已,外语系女多男少,男生给女生送花是莫大的荣光了,记的旁边一位女生如今忘记她的名字了,悠悠地说了一句让我们都震惊的话,“你啊,知足吧 不白摔一回。”经典中的经典啊。这话在大学期间流传了很久。 似乎总是跑题,全然说不到电影本身了,这或许就是怀旧的电影的高明所在吧,情到深处你分不清是看的电影还是回想的自己,青春不朽,爱情不朽,走过,快乐过,悲伤过,此生足杂文随笔 矣。突然记读研的日子里参加高考阅卷时候的给自己留影,这样调侃自己的话,“我得好好珍藏这张照片,当我老了的时候,我会告诉我孙子,爷爷当年也是阅过高考试卷的人啊”。所以经历最重要的。 I miss you I miss you too 不,我说的是我错过你了, I missed you。 ——我认为这是《后来的我们》最走心的一句台词,特别对于学英语的我来说更是有冲击力。写完正好是五月四号凌晨了,难怪自己这么多的感慨,也许当像我这样的油腻的中年人大书特书回忆青春的岁月之时,那边那些90后00后的帅哥美女们会不屑一顾:“大叔,你醒醒吧,青春,别祸害这个词了,你都立秋了。”是的,我们立秋了,也只有立秋的人才会更加怀念春天的美好,四季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今日青年节,愿每个已经立秋的人都能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