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简介(张仲景简介活了多少岁)
今天给各位分享张仲景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张仲景简介活了多少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医圣张仲景简介
导语:张仲景是谁?想必很多人都知晓,但是相信有一部分还是不太清楚吧,那么下面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下吧。
张仲景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镇平县一带)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而仲景因而被后世尊为“医圣”,有庙供奉香火。
张仲景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蔡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他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他是处在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目击心伤。
据《伤寒杂病论》的序文记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张仲景家族中人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去世,其中死于伤寒 病的,占百分之七十。他“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后世有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其著作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尽得其传。《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从晋朝至今,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这在世界医学史上实属罕见。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张仲景故里涅阳位于今河南省邓州市与镇平县交界一带,每一年,民众都会自发地前来南阳医圣祠纪念、拜谒。“瞻仰医圣”、“叠纸求医”、“摸羊头”、“接圣水”等是群众主要祭祀活动内容,这一民俗活动一般持续3天。医圣张仲景祭祀活动已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阳医圣祠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有张仲景墓及祠。
医圣张仲景的生平简介介绍,张仲景的著作有哪些?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乱世立志
东汉末年,我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张仲景。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巨著的问世,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当时社会,人心涣散,朝政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真是“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惨不忍睹。而府衙自顾不暇,为争权夺势,发动战争。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他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比张仲景年长的一个同乡何颙对他颇为了解,曾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是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家。何颙的话更加坚定了张仲景学医的信心,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他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以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当时的人称赞他“其识用精微过其师”。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
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对他的影响最大。《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他还对前人留下来的“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他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这部著作在公元205年左右写成而“大行于世”。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金匮要略》就是该书的杂病部分。
撰写医书
尽管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但由于他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汉代从汉武帝开始实行举“孝廉”“良才”的选官制度,“举孝廉”,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东汉末期多举世家子弟,仲景承袭家门,在灵帝时(约公元168~188年),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长沙郡:秦置,下辖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治所湘县【今长沙市】。长沙太守,类似今天湖南省省长)。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疗,自己的医术也就不能长进。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他让衙役贴出安民告示,告诉老百姓这一消息。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看到百姓对他非常信任,在医术上更加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他大量采集民间验方,进行认真研究。
有时甚至不畏路途遥远,拜师取经。有一次他听说襄阳城里同济堂有个绰号“王神仙”的名医,对治疗扼背疮很有经验。他立即带着行李,长途跋涉几百里,去拜“王神仙”为师。对“王神仙”在药性、医道各方面的独到之处都用心学习研究,获益很大。
虽然张仲景的医术非常高超,但有些病他也不能医治。俗话说,“大兵之后,必有灾年”。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不断的战争导致瘟疫流行。建安年间,瘟疫大流行,前后达5次之多,使很多人丧生,一些市镇变成了空城,其中尤以死于伤寒病的人最多。如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一些庸医便趁火打劫,不给病人认真诊脉,“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和病人相对片刻,便开方抓药,只知道赚昧心钱。更多的人,虽师承名医,却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解救百姓的病痛,而是竞相追逐权势荣耀,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张仲景对这些人非常气愤,痛加斥责,他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从此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研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并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
这时候,东汉王朝动荡不安,为了避乱,张仲景辞官来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到建安十五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该书被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
张仲景写成该书后仍专心研究医学,直到与世长辞。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的公元285年,张仲景的遗体才被后人运回故乡安葬,并在南阳修建了医圣祠和仲景墓。
为人医风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张仲景还为后人树立了淳朴无华、勤恳踏实的学风。《伤寒杂病论》著述风格朴实简练,毫无浮辞空论,对后世中医著作影响甚大。他诊病和学习时遇到一丝一毫的疑问,即“考校以求验”,绝不放过,一定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老百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张仲景医学理论对现代医学研究有重大贡献。而且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也很大。后人研究他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称他为“医圣”。在河南省南阳市还为他修建了“医圣祠”。解放后,翻修了“医圣祠”,并修建了“张仲景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奠定中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学家。
张仲景的著作:
1、《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
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张仲景是中医界的一位奇才,《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奇书,它确立了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辨证论治的思想,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实属“点睛之笔”。
张仲景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拜师 5 著书 6 坐堂 7 贡献 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张仲景
1 拼音
zhāng zhòng jǐng
2 英文参考
Zhang Zhongj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张仲景为东汉末著名医学家,人称"医圣" 。名机,字仲景。南群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伤寒卒(杂)病论》(即《伤寒论》)一书的作者。主张“六经”辨证,是对经络理论的重大发展。本书所述以药物治疗为主,也兼论温针、烧针、熏、熨各法的忌宜等。[1][2]
一说张仲景尝任长沙太守,故又称“张长沙”。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幼年即嗜医学,后从同郡名医张伯祖学医,得其所传,通经方。适逢建安(196220)期间,疫疠流行。死伤枕藉。仲景家族原有人口二百多,未及十载,死者已达三分之二,而其中伤寒占十分之七。当时医家庸俗之风甚盛,墨守成规,各承家技,造成对疫疠无能为力的局面。仲景有感于此,遂精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研《黄帝内经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及《平脉辨证》等,撰成《伤寒卒病论》十六卷。书中溶医经与医方于一炉。后经晋王叔和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流传千余载。其中《伤寒论》载方一百一十三首;《金匮要略》载方二百六十二首。其组方原则严谨,至今有些方剂仍在应用。人尊其为“众方之祖”。书中创六经辨证,审因立法,依法定方,理法方药自成体系。后代辨证论治,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金匮要略》则为杂病部分,亦为后代所推崇。据传其尚著有其他医著,均佚。
4 拜师
张仲景生活的年代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疫疠流行,民不聊生。他看到史书中记载扁鹊治病一望便知病在何处(见齐恒公的事迹)十分感慨,想到:前人能做到,我们为何不能?当今居世之士,只知竞逐权势,追求名利,不问人民疾苦,不留心医药,精究方术,以解除人民的疾苦呢?因此,他便决心研究医学,以救死扶伤,解除人民病痛为职志。张仲景少年聪敏、稳重、善思、好学。他拜同郡张伯祖为师,立志终身致力于发展祖国医学事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襄阳府志》)
5 著书
建安年间瘟疫大流行,人民死亡惨重,甚至举族灭绝。正象曹操之子曹植在《曹集诠评·说疫气》中所说:“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人死之多,使一些城镇成了空都。张仲景宗族二百多人,建安纪年以来,未到十年,死于大疫者竟达三分之二,伤寒占百分之七十。面对这种惨痛的景象,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继承了汉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收集民间许多验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书中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引起生理及病理的变化,以及病势进退缓急等变化,归经为六个证侯类型。其中三阳经证多为热证、实证,三阴经证多为寒证、虚证。张仲景根据六经辨证的理论,采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法进行临床治疗。
6 坐堂
张仲景主张医学要不断进步,医生对患者要热情负责。相传,他做长沙太守时也不忘为百姓解除疾苦。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入民宅,也不能随便接近百姓。但他认为只有接触百姓,才能给他们治病,也才能提高医术。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择定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而专为百姓治病。他堂堂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仔细地给百姓治病。时间久了,形成了惯例。每逢初一和十五这两天,他的衙门前就聚集了许多来自各方的病人等候看病。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店)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名医治学录》)
7 贡献
张仲景怎么读 张仲景的简介
1、张仲景拼音:[zhāng zhòng jǐng]
2、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张仲景简介-张仲景伤寒论
张仲景简介 :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元朝明朝以后被奉为“医圣” 张仲景简介 ,甚至有庙供奉香火。
张仲景伤寒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 张仲景简介 ,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焦点内容:
[1279人顶]20141017万家灯火视频和笔记:杨增良讲张仲景经典名方,桂枝甘草方
[709人顶]名医张仲景
[1075人顶]张仲景与养生
[1436人顶]张仲景饮食宜忌
2019070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张伯礼,毛静远,心血管疾病,,软坚散结
核心内容: 心血管疾病 软坚散结 相关内容:
2019050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张京春,痰湿,心梗,心悸,胸闷,膏方
核心内容: 痰湿 相关内容:
20190406中华医药视频和笔记:冯利,乌梅,乌梅丸,蛔虫病,肺癌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90331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唐祖宣,王祥麒,肾阳虚,血瘀,真武汤
核心内容: 肾阳虚 血瘀 相关内容:
2019033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唐祖宣,唐静雯,心阳虚,四逆汤,活血
核心内容: 心阳虚 相关内容:
20190328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陈明,咳嗽,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
核心内容: 咳嗽 相关内容:
20190327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陈明,心悸,胸闷,胸痛,血府逐瘀汤
核心内容: 心悸 胸闷 相关内容:
20190326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王庆国,失眠,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核心内容: 失眠 相关内容:
20190325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王庆国,便秘,蜜煎导方,平胃散,腹泻
核心内容: 便秘 相关内容:
20181027中华医药视频和笔记:冯利,乌梅,乌梅丸,蛔虫病
核心内容: 乌梅 相关内容:
20181029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姚魁武,冠心病,内关穴,胸痹,郄门穴
核心内容: 冠心病 相关内容:
20181017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花椒,大建中汤,肠梗阻
核心内容: 花椒 相关内容:
20181014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傅延龄,阿胶,黄连阿胶汤,鸡子黄
核心内容: 阿胶 相关内容:
20180904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岳沛芬,玉米须,肾病,黄芪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80801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陈明,胆经,偏头疼,散偏汤,淋巴肿大
核心内容: 胆经 相关内容:
2018071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郝万山,陈明,伤寒论,张仲景
核心内容: 伤寒论 相关内容:
20180715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郝万山,陈明,伤寒论,四逆散
核心内容: 伤寒论 相关内容:
20180713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郝万山,陈明,伤寒论,黄连,附子
核心内容: 伤寒论 相关内容:
20180709X诊所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胰腺癌,糖尿病,腹痛,肿瘤分期
核心内容: 胰腺癌 相关内容:
20180707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王庆国,实火,虚火,猪肤汤,马蹄乌梅
核心内容: 实火 虚火 相关内容:
20180609中华医药视频和笔记:张大宁,闻香祛病
相关内容:
20180418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姚魁武,生脉散茶,红花香茶(重播)
核心内容: 生脉散茶 红花香茶 相关内容:
20180413养生堂视频和笔记:李庆海,冠心病,三七粉,水蛭,气虚
核心内容: 冠心病 相关内容:
20180306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甘草汤,桔梗汤,炙甘草汤
核心内容: 甘草汤 相关内容:
20180122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花椒的功效,大建中汤,肠梗阻
核心内容: 花椒 相关内容:
20180119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甘草汤,桔梗汤,炙甘草汤
核心内容: 甘草 相关内容:
20171227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姚魁武,生脉散茶,红花香茶(重播)
核心内容: 冠心病 相关内容:
20171222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傅延龄,洋葱炒羊肉,腊八蒜炒猪肝
相关内容:
2017121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胡凯文,王芬,膏摩法,中国式抗癌法则
核心内容: 膏摩法 相关内容:
20171205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钱会南,瓜蒌,天花粉,瓜蒌薤白白酒汤
核心内容: 瓜蒌 相关内容:
20171103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姚魁武,生脉散茶,三七参茶,红花香茶
相关内容:
20171023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张冰,闫永红,甘草,芍药,大黄,大枣
相关内容:
20171020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陈明,口苦,柴胡,黄芩,小柴胡汤
相关内容:
2017092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付国兵,十二官中的养生术,闭气功
相关内容:
20170901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姚魁武,冠心病,生脉散茶,三七参茶
相关内容:
20170830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于振宣,于江,阳气不足,温经汤,胃寒
核心内容: 阳气不足 相关内容:
2017082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马小娜,方元里的长寿诀,大黄
相关内容:
20170629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甘草汤,桔梗汤,炙甘草汤
相关内容:
20170626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桂枝,百药之王,桂枝汤
核心内容: 桂枝 相关内容:
20170508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花椒的功效,大建中汤,肠梗阻
核心内容: 花椒 相关内容:
2017041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郝万山,食疗方,伤寒论,甘草,心阳不足
核心内容: 心阳不足 相关内容:
2017041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史载祥,李春岩,活血化瘀,糖尿病
核心内容: 糖尿病 相关内容:
20170414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张雪亮,心火旺,肝火旺,栀子豉汤
核心内容: 清法 相关内容:
20170410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姚魁武,冠心病,生脉散茶,三七参茶
核心内容: 冠心病 相关内容:
20170330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陈明,失眠,心气虚,胸痹,瓜蒌薤白粥
核心内容: 失眠 相关内容:
20170327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甘草汤,桔梗汤,炙甘草汤
核心内容: 甘草 相关内容:
20170308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桂枝,百药之王,桂枝汤
核心内容: 桂枝 相关内容:
20170307医生开讲视频和笔记:傅延龄,花椒,大建中汤,肠梗阻
核心内容: 花椒 相关内容:
20170114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张宏伟,肾虚,肾阴虚,肾阳虚,肺气虚
核心内容: 肾虚 相关内容:
20161001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脾胃虚弱,湿热食滞,布渣茶
核心内容: 脾胃虚弱 相关内容:
20160621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刘洋,多发性硬化病,丝瓜鲜虾盅
核心内容: 多发性硬化病 相关内容:
20160602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刘洋,多发性硬化病,丝瓜鲜虾盅
核心内容: 多发性硬化病 相关内容:
20160528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傅延龄,胃寒,莲子白扁豆粥,干姜桂枝饮
核心内容: 胃寒 相关内容:
20160522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刘洋,多发性硬化症,胶艾四物汤
核心内容: 多发性硬化症 相关内容:
20160512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张文彭,胃癌,木蹄层孔菌,粉蒸牛肉
核心内容: 胃癌 木蹄层孔菌 相关内容:
20160421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刘洋,多发性硬化症,金针木耳蒸鸡
核心内容: 多发性硬化症 相关内容:
20160412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刘洋,多发性硬化症,如意火龙果盅
核心内容: 多发性硬化症 相关内容:
2016040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鲁兆麟,蒋文跃,桂枝汤,脾胃虚寒,饴糖
核心内容: 脾胃虚寒 相关内容:
20160323聚健康视频和笔记:刘兴志,肾虚,闭经,当归生姜羊肉汤
核心内容: 肾虚 闭经 相关内容:
20160221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方元,水停,水心病,水肿,茯苓
核心内容: 水停 水心病 相关内容: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
相关内容:
20160103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张雪亮,芈月传,心悸,心阳虚,阴血亏虚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1210聚健康视频和笔记:漆浩,气郁,抑郁症的表现,三味补元茶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1204养生堂视频和笔记:郭志强,郭维琴,心阳虚,肺阴虚,脾阳虚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1201聚健康视频和笔记:于振宣,甘草干姜汤,脾阳虚,肾阳虚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113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卢世秀,舌象,寒象,热象,调中升降方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930聚健康视频和笔记:贾海忠,咽炎的症状,耳鸣,耳鸣怎么办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924养生堂视频和笔记:李仝,肝郁化火,阴虚的症状,小陷胸汤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92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张雪亮,心肺阴虚内热,百合病,滋阴润肺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818聚健康视频和笔记:于振宣,甘草干姜汤,脾阳虚,肾阳虚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626聚健康视频和笔记:贾海忠,冠心病,胸痹,心绞痛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625聚健康视频和笔记:贾海忠,慢性胃炎的症状,慢性胃炎治疗
核心内容: 慢性胃炎的症状 慢性胃炎的治疗 相关内容:
20150624聚健康视频和笔记:贾海忠,吃什么能让人心情愉悦,开心汤
核心内容: 吃什么能让人心情愉悦 开心汤 相关内容:
20150622聚健康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肾气不足,糖尿病肾病,脱发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616聚健康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桔梗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412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耀献,肾虚的表现,腰疼的原因有哪些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50304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赵进喜,体质养生,少阳体质,厥阴体质
核心内容: 体质养生 养生堂赵进喜 相关内容:
2015011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余瀛鳌,余永燕讲辨证论治,古方今用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4121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荆爽,荆建华讲厚朴三物汤,痔疮的危害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41017万家灯火视频和笔记:杨增良讲张仲景经典名方,桂枝甘草方
核心内容: 张仲景经典名方 桂枝甘草方 相关内容:
20141016万家灯火视频和笔记:杨增良讲五谷杂粮有哪些,秋季饮食
核心内容: 秋季饮食原则 五谷杂粮有哪些 相关内容:
20141015万家灯火视频和笔记:杨增良讲气虚体质的表现,阴虚体质
核心内容: 阴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表现 相关内容:
2014100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庆国讲脾胃虚弱怎么调理,饴糖是什么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40829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丁曙晴讲便秘怎么调理,灌肠怎么做
核心内容: 便秘 灌肠 相关内容:
说说中药的药性
核心内容: 中药 相关内容:
说说中老年人喝粥的好处
核心内容: 喝粥 相关内容:
中医针灸调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核心内容: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相关内容:
*** 辅助方法-膏摩
核心内容: 膏摩 相关内容:
2014041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王玉英讲虎狼药,麻黄汤,感冒,肺气不宣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人到中年以后应当加强对身体的保健养生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腹部穴位 *** 养生法
核心内容: 腹部穴位 *** 相关内容:
20140225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荆建华,荆爽讲痔疮的危害,厚朴三物汤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40105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张晋讲小寒养生,祛风散寒,腊八粥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31221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张晋讲冬至养生,健脾补肾,胃寒胃疼
核心内容: 健脾补肾 相关内容:
20131204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讲一味薯蓣饮,金匮肾气丸,山药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31203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讲呕吐.腹泻,三元饮,泄泻,受凉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31202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讲各种咳嗽特点,五味子配干姜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31201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讲冠心病,心绞痛,心梗,金匮要略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31130养生堂视频和笔记:贾海忠讲失眠,心脾气虚,姜丝阿胶,安神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黄芩汤怎么做
核心内容: 黄芩汤 相关内容:
20180508我是大医生视频和笔记:陈海波,肠脑,多巴胺,乙酰胆碱
核心内容: 多巴胺 相关内容:
20150327养生堂视频和笔记:张晓辉,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染发剂危害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21205养生堂视频和笔记:陈明讲上火,脾火,胃火,火去对了吗3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夏季养生菜谱
相关内容:
20180511养生堂视频和笔记:秦晓新,骨质疏松,骨折,肾功能衰竭
核心内容: 骨折 骨质疏松 相关内容:
20160926X诊所视频和笔记:林江,幽门螺杆菌,胃癌,胃炎,肠化生
核心内容: 胃癌 相关内容:
20120318养生堂视频:侯生才讲慢阻肺
核心内容: 养生堂侯生才 养生堂慢阻肺 相关内容:
克服消气障碍的几个小方法
相关内容: 散步 生气
3.要健康,就要多吃弱阴性的食物
相关内容:
20140509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芦春讲上班族太极养生方,红酒牛排
核心内容: 太极养生 红酒牛排 相关内容:
20160214最强大夫视频和笔记:腰痛的原因有哪些,腰痛怎么办,腰痛
核心内容: 腰痛 相关内容:
增减衣服的宜忌
核心内容: 春捂秋冻 相关内容:
血热的主要表现图片
相关内容:
麝香保心汤的服用禁忌图片
相关内容:
20150608万家灯火视频和笔记:傅杰英,排毒养颜,面容保养,美容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20180118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向平超,慢阻肺,芫爆双脆的制作
核心内容: 慢阻肺 相关内容:
20150314家政女皇视频和笔记: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红糖小米茶
核心内容: 相关内容:
缓解膝关节疼痛的 *** 穴位图片
相关内容: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生平简介
张仲景,东汉 医学 家。名机,字仲景,南阳湟郡(今河南南阳)人,一说尝任长沙太守,故又称“张长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张仲景生平简介
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医学家。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 张仲景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医学有极大 兴趣 ,从史书中受到古代名医扁鹊的影响和启发,又曾拜同乡著名 中医 张伯祖为师,对于当时那种追逐权势名利、不精究医药方术的士人极为愤慨,认为有病求助于巫祝迷信者是“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公元196年至204年,南阳地方病疫流行同族病死者三分居二,其死于伤寒病者又十居其七。面对这种情景,张仲景毅然辞官业医,对伤寒病的起因和 治疗方法 进行了细心的研究。他从前人留下的医学著作中,继承了辩证论治的规律知识,又 收集 了民间的药方和治疗方法,结合自己的医疗 经验 ,加以总结提高,一方面为人治病,一方面从事著述,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此书经后人整理校勘,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 疾病 的专著。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在《伤寒论》的各篇中,六经病的不同症候,又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所谓八纲)的基本内容。
《金匮要略》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专书。共计25篇,全书包括了40多种疾病的诊治。除了《伤寒论》和《金匿要略》外,张仲景还写了很多著作,如《评病要方》、《五藏论》、《口齿论》等,可惜均已失传。
从东晋咸和年间起,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他所创造的“六经”分证、中医诊断病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和辩证施治的原则,为祖国中医学奠定了基础。
张仲景墓及医圣祠
张仲景墓及医圣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的高埠之上。
张仲景(约150~21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人,曾官至长沙太守。他医术精湛,著作也很丰富,由后人收集整理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更是著称于世数千年,历来被奉为中医的经典之作,被人们誉为“方药之祖”、“医中之圣”。
张仲景死后被葬在南阳。晋咸和五年(330年)在墓前立碑,碑上题“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后来墓塌毁损坏,碑亦没入荒野。明崇祯六年(1633年),当地的农民在挖土掘井的时候,又得到了晋碑,从而探得了墓地,后来修复墓冢,并加盖墓亭予以保护。
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又在墓地建立了医圣祠。祠的平面呈长方形,墓在院的中部,四周建有过殿、正殿、东西配殿、内经楼、灵枢楼、素问馆、医圣井、梅花轩、荷花池、医林会馆等。医林会馆原来是四方医士聚会探讨医学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有香火大会,南来北往,香火极盛。(国家文物局)
张仲景与饺子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
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闻名 天下 ,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可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 食疗 方子,叫“祛寒娇耳汤”。
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 冬至 ,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
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辣椒 [1] 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
面皮包好后,样子象耳朵,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当初张仲景在长沙任职的时候,就在平时经常为老百姓看病,很受群众的爱戴。退休以后,长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家乡去看望。
俗话说,医生难治自己的病。张仲景也是人,不是神。
有一年,张仲景病了,他自己也知道,生命的灯油就要烧干了。
长沙来看望他的人说,长沙有一个 风水 很好的地方,想让张仲景百年之后在那里安身,可南阳的人不干了,双方就争吵起来。
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
在那一年的冬天,张仲景驾鹤西去了。寿终的那天正好是冬至。
当送葬的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的时候,棺绳忽然断了。
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坟。两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祛寒娇耳汤”现在很少有人吃了,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进,现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饺子,饺子也成了阖家团圆的代表食品,但张仲景的名字却很少有人提到了。
猜你喜欢:
1. 张仲景药方有哪些实用有效
2. 2017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3.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及答案
4. 2017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5. 成功的医学家华佗
张仲景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张仲景简介活了多少岁、张仲景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