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杂文随笔 > 正文

杂文随笔

故乡的山路路弯弯

阿信2022-11-18杂文随笔80
   我的故乡,在湖北秭归杨林大山之中。这里曾有崎岖的羊肠小道,如今有弯弯的盘山公路。走到山外,曾经是不少山里人的梦想。走出去,离不开路。 ?路连接着山里山外,路连接着血脉亲情。

故乡笔架山 我曾在八岁、十三岁时回过老家。那时没有公路,从香溪下船后,由姑父背篓背着或步行,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一会上一会下,百把里路杂文随笔 要走上两天。 2019年11月12日,奔七的我和老伴,回故乡祭祖寻根。堂妹、妹夫开车到宜昌,把我们先接到了秭归县城茅坪镇,见到了幺爹幺妈。幺爹告诉我,今天是你爷爷的诞辰日(生于1896年农历10月16)。巧啊!之前我是不知道爷爷的生日时间,但专程来祭祖寻根,却赶在了这一天。 ?堂弟第二天开车送我们回老家,我八十多岁的幺爹幺妈陪同前往。茅坪到老家有山区公路七十多公里。先沿长江边行驶,后来就进山了。山道弯弯,一会上一会下。幺爹告诉我,有一段路拐弯都有一百多个。七十多公里跑了一个上午,你可以想想,这个山路既险又颠。

爷爷奶奶大姑二姑曾住过的老屋 无论是羊肠小道,还是弯弯公路,路途不远,走出去的人还是能感到曲折,杂文随笔 体会到艰辛。

祭奠先人 爷爷奶奶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父亲是长子。此次回老家,我第一次上坟祭奠爷爷奶奶。墓碑是2000年立的,碑文不长,是由父亲撰写的。碑文中有"父母亲节衣缩食,不遗余力供长子、次子读书…″字样。那个年代,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有见识。也正是这样,为子孙后代,学有所成,走出大山打下了基础。

父亲居住过的老屋 父亲解放前简师毕业,1949年走出大山,先后在省城、麻城、郧阳工作。我们兄妹是山外的城里人。 ?幺爹是文革前的大专生,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在秭归县教育局工作,也走到了山外。为照顾妻儿,后又回到了山里教书。幺爹是退休后出山到茅坪镇定居的,一子一女学校毕业后,都在县城安家立业。幺爹长子也曾走出大山当兵,复员后又回到了山中。父亲兄弟二人,到山外求学,走的是羊肠小道。出山后也可乘船到宜昌。据幺爹讲,坐船要一毛六分钱,舍不得。就这样背着干粮,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一步一步走向山外。

兄弟姐妹亲 爷爷的后代,读书求上进。有解放前的中专生,有文革前的大专生,有工农兵大学生。有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工学博士,此两代三人曾先后同在武汉大学求学。爷爷的向姓后人有八人上过讲台当过教师。 ?从父亲走出大山开始,七十年了,爷爷的子孙们陆陆续续走出了大山。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公务员,有教师、有新闻工作者…。他们居住在不同的城市,有在繁华的魔都,有在不同的省会,也有在不同的市县。留在大山里的堂弟,开着当地不小的超市,过着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其子为工学博士,为某知名大学教授。

叙情 在老家的餐桌上,幺爹对我说:你是我们这一片官当的最大的。幺妈则跟了一句:你们姓向的都当不了大官。这都是酒桌上的话,不能当真。但就语言环镜,语气语调来说,幺爹的话是对众晚辈职场业绩的肯定,幺妈的话则是对所有晚辈未来的鞭策和期盼。

妯娌首次见面 山里的生活,过得再好也不过是丰衣足食。而山外的生活,则精彩纷呈。这正是不少人,不惧山路曲折,向往山外,要走出大山的原因。 ?故乡的山路路弯弯,走出来,开眼界,长见识,机遇多。走出来,才能实现你的阶层提升,才能施展个人才华,才能为社会多作贡献。

姑嫂 沿着弯弯的山路,我回到了故杂文随笔 乡,这里有我的根。

血脉亲情

【附】:此文一年前发表后,曾有亲朋、美友留言。特将部分留言截图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