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刘晔上海台主持人)
今天给各位分享刘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刘晔上海台主持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才智过人的谋臣刘晔,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曹魏的重用?
聪明人有聪明人的生活方式,蠢人也有蠢人的求生之道,尤其是在死亡率超高,一不留神就读档重玩的三国时代,决定一个人怎样活下去的根本,并非仅仅在所处岗位的业务水平高低,更多的则是认清楚自己应该在哪个位置。毕竟知人者只能"智",自治者才能"明",关于这点,一个相当显著的例子就是曹魏重臣刘晔同志的人生。
聪明而早熟的少年
在《三国演义》中,刘晔的戏份其实并不多,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可能就是他在官渡之战中提出用投石车来针对袁绍的箭楼进行打击的片段,因为这点,导致了此后不少三国游戏都把刘晔设计成一个工科男、技术宅的形象,兵器特性常年S级。
但历史上的刘晔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三国志》记载刘晔九岁的时候母亲病重将死,临死前嘱托刘晔和其兄刘涣说,他们老爹的某个仆人为人有问题,等他们长大了要尽早除掉。
如果说刘晔母亲这种一本正经地嘱咐两个小屁孩对付成年人的行为,已经让我们今天的人无法理解,那么刘晔接下来的操作则更加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在他十三岁的时候,竟然真的贯彻了自己母亲的遗言,杀了这个仆人,并且平静而坦诚地向父亲刘普交代了整个作案过程。
这期间所表现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不由地令今天坐在电脑屏幕前连上网线指点江山、断网之后如丧考妣的键盘侠们感到由衷汗颜,当然了三国时代并没有法治和人权的概念,刘普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怪罪自己的儿子,不仅如此,刘晔也因这件事被曾经评价曹操为"治世能臣、乱世拍前悔奸雄"的许劭看重,扬名一时。
尴尬的算无遗策
严格意义上说,作为正统汉室宗亲,刘秀直系后裔的刘晔,其身份的纯正性远远大于刘备那个注水的"皇叔"称号,也因为这点,刘晔可以选择的对象很多,不说四世三公的袁绍,分别身处益、荆两州的刘焉和刘表这些跟汉朝关系密不可分的人,即使江东的孙氏对身处扬州的刘晔也近水楼台。
但最终刘晔选择了曹操,除了此时曹操手中拥有献帝,具备汉室正统的大义名分之外,同样性格雷厉风行富有决断力,也同样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或许刘晔的行事作风跟曹操有相当程度的类似这点也对刘晔投奔曹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自公元199年官渡之战前夕就已经投奔曹操的刘晔,在直到公元226年曹丕病逝的近三十年内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官职不高不低,非常尴尬。
这跟刘晔的业务能力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这中间刘晔所提出重要的两个计谋都表现了他过人的战略眼光和谋划能力:其一是刘备刚刚占领蜀地时,刘晔向曹操建议用最快的速度趁着刘备在蜀地立足未稳时对其进攻,这样益州可一举而定,进而顺江东下,统一全国;其二是在关羽北伐被孙袭正权偷袭身死后,刘晔主动提出孙刘联盟必然翻脸,曹丕应当趁着这个机会与刘备夹击消灭孙权,再对付强弩之末的刘备就轻而易举。
无论曹操还是曹丕都不是刚愎自用的蠢材,而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刘晔的建议也证明了其可行性和预见性,那么当正确的建议不被采纳而领导又不是无能之辈时,最合理的解释便是提出建议的人本身有问题。
对于刘晔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他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无论怎么表忠心和秀才华,血统是无法被改变的,而曹操与曹丕父子两人与刘晔的关系就陷入了"囚徒困境"中,根本无法相信一个汉室宗亲会为取代汉室的自己所鞠躬尽瘁。
聪明人刘晔自然也感受到了这种无形中的排斥,于是他不得不另辟蹊径,选择成为一名节奏大师来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节奏大师的巅悔茄峰和谷底
公元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与祖父和父亲不同,曹叡是个没有怎么经历过困境,同时也没什么威望的年轻人,上台后迫切希望建立功业巩固位置,于是在朝堂上提出要攻伐蜀汉,这正是刘晔梦寐以求的带节奏好机会。于是他开始表现出阴阳师的天赋,跟同僚大臣一起反对曹叡的决定,但私下里又单独去找曹叡说自己支持对蜀汉作战,曹叡看到有人支持他非常开心,开始对刘晔信任有加,刘晔的操盘艺术初见成效。
当然这对于他是绝对不够的,不仅要在领导面前受宠还要在同事面前卖人情才是刘晔的终极目标,他把目光盯准了曹叡的另一个亲信杨暨。
杨暨非常反对曹叡擅自对蜀汉作战的决定,而平时又跟刘晔关系很好,以为刘晔一定会支持自己,但没想到曹叡却说刘晔是主战派,两人都觉得非常迷惑,刘晔为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谁知刘晔早已经做好复盘,他先去找到曹叡,对曹叡说有大事不能跟太多人说,万一泄露情报就满盘皆输,然后又去劝说杨暨,给领导提意见不能太直白,要婉转,照顾到领导的面子。
这两句话说下来,无论是曹叡还是杨暨都极为感动,觉得刘晔真是个大善人,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简直是个三好干部,朝廷表率加楷模,而刘晔更是爽翻天,觉得带节奏能力终于成功为自己打开了一条通往人生巅峰的道路,这么多年没白干啊。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刘晔看上去已经苦尽甘来,这个故事也应该是个大团圆结局,然而人生的进程从来就没有捷径,看到刘晔这么爽,有的人不满意了,凭啥你就拍拍马屁卖个人情就能混的这么好。
这些人去跟曹叡说,刘晔这人向来两面派,整天以揣摩领导的心思为乐趣,不信陛下你试试看是不是私下里你说什么他都同意,在同事面前就装刚正不阿,三人成虎,说得多了曹叡也就起了疑心病,如法炮制一般果然刘晔就是这种表现。
曹叡觉得受到了很大的欺骗,我把你当成亲信,你居然想谁都不得罪的拿我当工具人用,从此以后疏远了刘晔,并把他闲置,经过这次打击,年纪已经不小的刘晔心理承受不了落差,抑郁成疾,最终病逝。
关于刘晔这个人,他的人生就是一出很典型的魔幻讽刺剧,想要认真凭才能出头时被血统所拖累,而后来改变了三观后却被抓住了把柄,风头没出两年就重新掉到了谷底,与其说他是个带节奏的大师,倒不如说命运使然,工于谋国之人,或多或少会栽到"谋身"上吧!
智谋的化身——刘晔
关于三国中的谋士,很少有人会想到刘晔,这样一位顶尖的人才,却因为不得志而为人唏嘘。
刘晔,字子扬。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作为皇族后裔型启迟,一生侍奉曹氏三代帝王,号称佐士之臣,是三国时期顶的战略家。
纵观刘晔的一生,总共有三大战略出于其手。①曹操讨伐张鲁,粮少而路险,有退兵之意。刘晔认为应急速进攻。曹听其意见,张鲁果然败逃,汉中遂平。刘晔进曰: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卜李、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大军遂还。②刘备伐吴,孙权派人来称臣,众臣庆贺,只有刘晔反对,刘晔认为孙权拒有天险,称臣只是权宜之计,其后必反,应该联合刘备伐吴,则一举灭吴,吴灭而蜀亡,天下一统。文帝不听。③明帝伐蜀旁源,刘晔提出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应该奇袭蜀地,明帝不听。
此后每逢明帝问计,刘晔都说反话,明帝从此疏远刘晔。
刘晔的三大战略能改变乱世的格局,由于他是汉室后裔,曹魏集团未能听从他的奇策,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刘晔比刘备更接近汉室宗亲,他为什么会成为曹操的谋臣?
《三国演义》中,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刘备时不时的显摆他是汉室宗亲的身份,但实际上他和汉室宗亲的关系也越来远了,而当时曹操手下与汉室宗亲的谋臣也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刘晔。刘备是汉武帝的另一个哥哥的后代,而刘晔是正宗的汉室宗亲,正是因为刘晔的身世,最后刘晔最终郁郁而疯。
刘晔出谋划策,平定山贼陈策
刘晔二十多岁时,天下大乱,尤其扬州地区。当时扬州当地的郑宝,无论是能力还是力气上都很有优势,于是刘晔设计杀死了郑宝,并收编了郑宝手下的几千人小兵小将。随后刘晔投奔曹操,曹操曾多次平定陈策都未成功,这时刘晔提大碧议先赠予好处,并且再用好言相劝,而大军在后面,山贼就会自己投降,失败。曹操同意,最终平定陈策。
刘晔是三国时期最悲剧的天才战略家
刘晔在三国历史上的地位并不高,但他在天下大势却有着非常敏锐的判断和洞察力,但其出身敏感,也不是汝颖集团的人,所以曹三代都不是特别信任他,防范的成分要比其他人多很多,对于他所提议的战略政策,曹操也选择不听,最终发狂郁郁而终,落得最悲惨的战略家。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刘晔的
刘晔出身高贵,并且身上有着非常惊艳的战略方针。曹氏父子都不信任刘晔,但他没有做对不起父子三代的事,反而是曹氏对不起刘晔。由于长时间的不认同,所以刘晔认为得姿仔到君主的认可才是最有意义的,之后刘晔开始失去自我。迹仿汪但最后君主还是厌恶了刘晔这般现状和模样,也失去了君主的信任,最终疯了。
曾经的刘晔向往匡世济民,最终未能实现,做个小人,也当不好,每天生活在孤独和绝望中,最后变得空无一物,也失去了自我,开始为讨好君主而活,这大概也就是造化弄人吧。
刘晔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刘晔上海台主持人、刘晔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