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热点资讯

为阻止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的偷天换日计划

阿信2023-05-14热点资讯75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再阻挠,致使新中国始终无法成为联合国成员国,这对于新中国的外交和国际形象建设造成了许多麻烦。

在建国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新中国在外交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收获了许多国家的支持。

看到了进入联合国的曙光,这股潮流让美国坐不住了,他们又提出了新的法案,希望能够给新中国进入联合国制造阻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就成为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本应出席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新中国却被排挤在外。

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一直霸占着这个席位,这引起了国内民众的高度不满。

▲联合国总部大楼

由于在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新中国一度与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成为了敌人,这让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难度大大提升。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由占据了联合国的多数席位,在冷战背景下新中国与他们有着本质冲突,这也让新中国在加入联合国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联合国成员国旗帜

但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首先是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中国也在不遗余力地支援亚非拉地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这让他们都成为了新中国的坚定盟友。

▲在非洲支援建设的中国工人

而美国此时则和台湾国民党政府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们将台湾作为远东战略的关键棋子,保障台湾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席位是实行这一战略的关键要素。

为了防止新中国取代台湾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在1961年联合日本等国提出关于中国代表权的“重要问题”提案。

▲《联合国宪章》

提出关于中国代表权的问题都属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重大问题,因此只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代表赞成才能通过。

这一提案后来在美国的影响下得到通过,这让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难度陡增,但这并没有磨灭新中国外交人士的决心。

▲联大会议现场

在此后的几年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也先后与中国建交。

但由于这些国家在关于中国进入联合国的“阿尔巴尼亚提案”中都持中立态度,因此新中国与他们的关系只维持在代办级别。

▲联合国旗帜

为了真正与中国建交,这些国家均向美国表态要在新中国入联问题上投赞成票。

在1970年的第25届联大会议上,阿尔巴尼亚提案第一次得到了多数赞成票,虽然在重要问题提案的影响下新中国还没有如愿加入联合国,但这依然给美国人“敲响了警钟”。

在第二十五次联合国大会结束之后,又有许多美国的盟友表示将支持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提案,并表示这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

但美方却担心国民党政府从联合国出局会影响美国与台湾的关系,进而影响自己的国际地位以及远东利益。

▲台湾风光

因此虽然美国此时已经和新中国展开接触,但他们依然不愿意放弃帮助台湾维护联合国席位。

当时美国国务院针对新中国入联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议,国务卿基辛格比较支持维持当前战略。

并通过积极外交斡旋的手段让新中国入联的支持率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下,在中美正式建交后再视情况改变策略。

但部分美国政客认为仅仅通过外交手段已经没有办法阻止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当前最好的办法是效仿苏联让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代表各有一票的模式,在新中国政府进入联合国的同时保障台湾的安理会席位。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这一计划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基辛格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表示无论新中国还是国民党政府,都坚定拥护一个中国的理念,

此时提出双重代表权法案,不仅会损害美国和新中国刚刚建立的外交基础,在盟友台湾那边也不好交代,更重要的是,这还会让其他国家认定美国支持分裂国家的行为,大大损害美国的形象。

▲联合国投票中

但对于尼克松而言,坚定原有战略的成功率并不乐观,一旦台湾真的被踢出安理会,那么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损失不可估量。

而支持新中国进入联合国则会损害和台湾盟友之间的关系,这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而双重代表权法案,既可以满足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要求,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这显然是更加有利的选择。

美国人显然也知道同时支持新中国和国民党政府的舆论风险,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话术进行了包装。

▲蒋经国与蒋介石

首先对外声称认可新中国政府在进入安理会后成为常任理事国,其次不谈支持台湾代表保留席位的话题,而是改为不应驱逐,试图激起其他国家的同情心。

为了尽可能保证台湾代表留在安理会中,美国政府还主张对之前的重要议题进行更改,将驱逐台湾代表改为重要议题内容。

▲联合国发言人

将新中国入联改为常规议题,这样既可以保证新中国入联,增进两国关系,又可以尽可能避免台湾出局,这无疑可以让美国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之后美国政府和蒋经国等人进行了交涉,在初期台湾代表态度非常强硬,认为美国应该维持原有政策,阻止新中国加入联合国。

但随着交涉的深入,台湾代表明白了形势的变化,同意美国将维持台湾安理会席位作为底线,美国随即制定了详细的外交战略,并试图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大上“偷天换日”。

在第26届联大会议上,几乎所有人都明白去年第一次得到简单多数的新中国入联问题将是此次会议的重头戏。

而美国的态度又是主导一切的关键,因此在美国代表乔治·布什登上主席台的时候,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在联大会议上发言的乔治·布什

布什在台上表示新中国应该进入联合国已经是全世界各国的共识,但按照此前的提案,这也意味着台湾将从安理会中驱逐。

这也是联合国第一次驱逐会员的行为,因此这才是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随后他提出将驱逐台湾升格为重要问题,而将新中国入联降格为普通问题。

▲联合国会议现场

在关于这一提案是否应进行表决的表决中,美国得到了61张赞成票,53张反对票,以及15张弃权票。

这一结果令美国和台湾代表十分激动,他们认为在随后的表决中凭借各国对于台湾的同情,他们一定可以得到多数票。

▲欢欣鼓舞的中国代表团

但在针对布什具体提案的表决中,情况却发生了变化,一些在刚才投出支持票的国家更改了他们的立场,最终这一提案只得到了55张赞成票,而反对票则有59张。

这一结果让布什始料未及,他匆忙走上发言台,表示希望将阿尔巴尼亚等国提出的新中国入联提案中“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条款删除,但后续表决中他的这一提议也被否决。

▲台湾代表周书楷

这也就意味着新中国入联的同时,台湾代表就必须离开安理会,虽然此时的阿尔巴尼亚提案仍然是“重要问题”。

但台湾代表却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在正式投票开始前,台湾代表周书楷表达了对于“友好国家”的感谢,以及对于布什提案未能通过的失望,之后便离开了会场。

▲阿尔巴尼亚风景

在台湾代表离席后,各国代表终于迎来了大会最重要的表决,随着一个个绿灯的亮起,阿尔巴尼亚等国要求新中国加入联合国安理会的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获得通过,新中国也终于在成立二十二年后获得了应得的国际地位。

在投票结束后,布什也向新中国代表团表示了祝贺,美国国务院也迅速开始推进中美建交相关事宜,尼克松也于次年正式访华,打开了世界外交格局的新局面。

▲晚宴上的尼克松与周总理

从美国在新中国入联一事的态度转变上,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的一切决策都是基于其本国利益作出的,缺乏对于别国主权和文化认同的尊重。

虽然后续中美曾经经历蜜月期,但他们对于新中国入联的干涉还是不容否认的。

随着苏联的衰落和解体,中国也逐渐成为了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人果然又一次贯彻他们的外交方针在多个领域阻挠中国的发展,但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些障碍终将被我们全部突破。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尼克松政府与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 1969—1971)》,刊登于《历史教学》200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