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热点资讯

俄质疑“北溪”管线调查透明度(俄罗斯参与北溪管道调查了吗)

阿信2023-06-09热点资讯84

图为“北溪-1”天然气管道泄漏大量气体。新华社发

□ 本报记者 史天昊

近日,俄罗斯外交部召见德国、瑞典和丹麦驻俄大使,抗议三国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不透明。自2022年9月“北溪”管道遭遇爆炸后,丹麦、瑞典和德国随后分别开始独立调查。俄罗斯曾多次呼吁共同调查,但屡次遭到三国拒绝。“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已成为当前俄乌冲突的组成部分,而西方国家含糊其词的态度却不断使得案件调查陷入重重阻碍。

独立调查国家仍各持己见

今年3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未能表决通过俄罗斯提交的有关对“北溪”事件展开国际调查的决议草案,该草案要求联合国牵头调查“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俄方对此表示遗憾,俄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表示,“如果没有客观和透明的国际调查,就无法揭开真相”。

自今年2月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公开称“北溪”管道遭破坏与美国情报部门及美军有关之后,西方国家及其媒体几乎一致保持沉默。然而,近期参与调查的各方却陆续重新开始释放新线索,但对幕后黑手的指向依旧众说纷纭,互相矛盾。

美国《纽约时报》3月7日以多名不愿公开身份的美方情报官员为消息源报道,爆炸由一个“亲乌克兰组织”所为,暂无证据显示这一组织与乌克兰政府高层有关或受后者指使。

瑞典检察官办公室4月初报告称,“北溪”爆炸事件中使用的爆炸物并不常见,调查人员已确定其类型,从这一点就可以确定,制造爆炸的最有可能是“一个由国家发起的团伙”。

丹麦国防司令部4月中旬表示,一艘丹麦海军船只于2022年9月“北溪”管道爆炸发生的前四天,拍摄到了112张俄罗斯船只在相关地区从事军事情报活动的相关照片,后经确认该俄罗斯船只是SS-750打捞船,可携带一艘夹带武器的迷你潜艇。

德国《南德意志报》5月报道,德国当局正在就“袭击是在乌克兰安全部门参与下实施的”这一说法开展调查。德国调查人员怀疑,袭击者通过位于吕根岛的一家包租公司,租下长15米的“仙女座”号游艇,运载炸药,出海布设。据《明镜》周刊5月26日报道,袭击者租用这艘游艇的相关电子邮件元数据与乌克兰有关。

赫什称,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德国联邦情报局把“租借游艇的故事”植入美国和德国媒体,意在转移视线。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西方国家的官员无意查清“北溪”管道爆炸的真相,因为他们“宁可不知道”元凶是谁,也不想发现本国的盟友要对爆炸事件承担责任。

俄召见三国大使提出抗议

俄罗斯外交部5月25日发表声明称,俄方已召见德国、瑞典和丹麦驻俄大使,抗议三国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完全没有结果”。俄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说,三国都在故意拖延调查,且试图隐瞒爆炸的幕后黑手。俄方对调查的不透明性以及三国在调查中拒绝与俄方接触感到不满。

俄外交部在声明中说,俄方认为“真正的犯罪者是一些众所周知的国家”,一些国家“试图把水搅浑”。声明还说,俄方将继续努力确保德国、丹麦和瑞典在俄方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客观调查”。

早在今年2月,丹麦、德国和瑞典在向安理会提交的联名信中就称已向俄方通报调查的相关信息,但俄方则表示“什么都没有收到”。涅边贾3月曾表示,丹麦、德国和瑞典中的任何一国都没有同意俄方参与调查,相关调查不仅不透明,而且意在掩盖痕迹,袒护美国。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北溪”被炸真相众说纷纭,但美国政府反对欧俄能源合作的态度却明确而坚决。“北溪”管道被炸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事件“终归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有利于欧洲“一次性彻底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5月23日接受俄媒体采访时称,美国应该向俄罗斯赔偿“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造成的损失。他还称,美国在俄乌冲突框架内的最终目标是摧毁俄罗斯,但这不可能。

能源和生态负面影响渐显

2022年9月,“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几乎同时发生爆炸加剧了欧俄能源脱钩进程。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1550亿立方米,约占其天然气总进口量的45%。但到2022年,欧盟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占比已不到25%。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认为,欧洲工业发展曾基于丰富而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但这种模式结束了,未来欧洲能源将比过去更加昂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23年经济预测报告称,如果能源危机持续恶化,欧洲将面临非常严峻的经济形势。然而相比之下,美国能源信息局数据却显示,由于欧洲需求激增,2022年上半年,美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出口量较2021年下半年增长12%。

法国《世界报》的文章认为,美国试图从乌克兰危机长期化中渔利,而欧洲为此承受了沉重后果,平均每月要花费几十亿美元进口液化天然气,几乎是此前年份的10倍。受能源价格冲击等因素影响,多个欧盟成员国物价持续高涨。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泄漏发生后,瑞典的监测站报告甲烷(天然气主要成分)的浓度比平时高出了20%至25%,由于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此次事件引发了对于全球变暖加剧的担忧。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科学家今年2月发表在学术平台“研究广场”(Research Square)上关于“‘北溪’管道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的论文称,研究发现,受爆炸冲击波影响,波罗的海本土的港湾鼠海豚面临种群灭绝的威胁。另外,爆炸导致25万吨严重污染的深海沉积物重新悬浮,导致11平方公里的水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群面临不可接受的风险。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称,“北溪”天然气管线是重大跨国基础设施,其爆炸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对此事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并追究有关责任,十分必要,应当加快调查进程,迅速查明事实真相。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