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热点资讯

神秘团体秘密访问中国(神秘团体秘密访问中国视频)

阿信2023-06-10热点资讯78

参考消息网6月9日报道(文/姜涛)

近段时间,多家重量级外企的高管接连到访中国,这些公司包括特斯拉、摩根大通、苹果、通用、辉瑞、宝马、奔驰、高通、星巴克等等,难怪有外媒感叹“大老板们在中国的走动一刻也不停歇”。

相比之下,近在咫尺的韩国主要企业却显得颇为低调。《韩民族日报》近日查看韩国主要企业负责人的公开行程后发现,今年以来访问中国的仅有SK集团会长崔泰源和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两人。报道称,两人是“悄悄去的”,没有太多公开亮相,甚至都没有去自家企业设在中国的工厂,这在往常是不可思议的。

《韩民族日报》报道截图

《韩民族日报》认为,韩国大企业高管的这一举动可能是出于对中美矛盾的战略判断,面对美国要求韩国选边站的压力,韩国企业似乎在克制会刺激到美国的对外活动。韩企不想错过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但也只能看美国的眼色行事,这让他们苦恼不已。另一方面,韩国政府的外交政策转向过于明显,也让企业家们有更多顾虑。

李在镕(新华社)

尽管这些韩国大企业小心翼翼,但韩国对华出口一路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6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对华出口从去年6月起已经连续12个月减少,近一年里,除去年9月之外,其余月份对华贸易均出现逆差。该部的数据还显示,今年一季度韩国对美贸易出现72亿美元顺差,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顺差国。无独有偶,韩国贸易协会6月5日发布一份报告指出,虽然韩国对华出口持续走下坡路,但出口市场整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难道“东边不亮西边亮”,韩国在中国失去的市场从美国找补回来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韩国政府《5月进出口动向》资料显示,5月韩国出口同比减少15.2%,贸易收支已经持续15个月出现逆差。单月出口连续8个月下降,对中国、美国、东盟、欧盟、拉美、中东6大主要目的地的出口全部下降。

也就是说,不光是对华贸易,韩国对外贸易规模整体都在萎缩。究其原因,韩国产业研究院在5月25日发表的《第二次全球化的终结与韩国经济》报告中分析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贸易额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率的增长出现下滑趋势,导致韩国出口主导型的增长也随之结束。

众所周知,韩国国土面积小,缺乏经济腹地,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支撑了韩国数十年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与中国的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韩国《中央日报》资深记者韩友德在专栏文章中写道,过去30多年,韩中贸易关系是“甜蜜”的,中国经济增长对韩国经济来说是一件幸事,这得益于“中间材料(零部件、半成品)贸易”:韩国制造零部件后出口到中国,中国工厂再将其组装成最终产品,最终印有“Made in China”的成品以低廉价格销往美国,韩国、中国和美国都是赢家。

这本是一个令多方受益的链条,但由于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全球供应链正在被扭曲或瓦解,处于这个链条中间环节的韩国显得有些左支右绌。韩友德写道,中国为降低风险,正在努力构建可在本国内完成生产过程的“红色供应链”,这使得韩国中间产品渗透中国市场的缝隙越来越窄。韩国业界有言论称,韩国对华贸易“现在只剩下半导体了”。

今年4月,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秋庆镐访美时,针对媒体提问韩国对华出口不振是否将成为常态,秋庆镐认为,“不会有持续逆差的现象”,只是大规模顺差的时代已经结束。韩国《亚洲日报》6月8日在报道中也感叹“韩对华出口红利时代落幕”。

看起来韩国高层还算“乐观”,但韩国学者多持悲观看法。韩国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委员姜斗勇认为,韩国与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比重都较高,且中间产品出口比重较大,如果中美矛盾导致世界经济“脱钩”,韩国经济和贸易的停滞将进一步加速。首尔大学国家未来战略院分析,供应链问题成为韩国经济的最大危险因素,如果不彻底进行因“半导体错觉效果”而搁置十多年的贸易和产业结构改革,韩国经济的未来将很难实现。

一些韩国有识之士也发出了要自强自立的声音。韩国产业研究院产业通商研究本部长金桂焕表示,美国国内外已经认识到,与中国完全“脱钩”是不可能的,韩国企业家也没必要太畏首畏尾。大邱大学经济金融系教授金良姬表示,韩国企业不要缩小自己的活动范围,不是因为美国,也不是为了美国,而是站在韩国的立场上,努力寻找对华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的准则。

如何破解“两大之间难为小”?孟子早就给出了答案:不做大国的附庸。中韩是搬不走的邻居,也是分不开的合作伙伴。何况,中国向来都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韩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从未像美国一样胁迫韩国选边站。相信理性的韩国企业会有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