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资讯 > 正文

电影资讯

你好,小孩(你好小孩电子书下载)

阿信2022-09-24电影资讯78

《你好,小孩》

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书店特别少,而且还贵,于是总是喜欢去书店转转,一逛就大半天,直到腿站的受不了,肚子饿的咕咕叫才回家,于是小伙伴之间分享读书很受欢迎,都说越缺少什么,就想得到什么,可是当我们20岁时候轻易买到小时候的梦寐以求的橱窗中的物品,无论多精致,都已经索然无味了,只会在深夜看着那个精致的物品,回想童年时光,都说现在的父母,通过自身努力上来过上小康生活的家庭,都会富养孩子,在物质方面给孩子过于奢侈的书籍,玩具,那是在弥补自己内心的小孩。我也是这样的母亲,所以喜欢给孩子买书。很多书孩子现阶段看起来有点困难,从而无法培养她的阅读兴趣还会打击她的积极性。可是很多时候忍不住。

4月读书月,所见所触都是宣传读书,真的比我们小时候大的环境好多了,我记得中我的父亲爱读书,他总是借阅别人的书,如痴如醉的沉静在他的阅读世界中,而我也多少收到他的影响,在每一次整理家里物品的时候,只有那些书舍不得扔掉,看多遍,近期不再阅读的会打包整理起来,给新的小伙伴让出地方,都说最好的奢侈品,是你的学识。

最近娃在学校比较浮躁,我其实听了看了很多育儿的书籍,但是操作起来还是很困难,

《你好,小孩》是我最近每天听一遍的书,她让我从哪些急躁的心态中缓和下了,因为很多时候妈妈的一份急躁,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就表现的8分烦躁,我就是这样的人,加上很多时候我害怕自己的经历在孩子身上经历过一次,总是急于求成,对孩子和自己都是很大的伤害。

古人说,十年种树,百年树人,人是种复杂的生物,她需要潜移默化,点点滴滴的改变,需要坚持不懈,而且我作为母亲偏偏欠缺的很多,我总是想一句话就能让孩子做个百分百孩子,而这是什么灵丹妙药啊,现在的中国家庭教育描述了一个同心圆,就是要对孩子友好,然后做个友好的妈妈,怎么做个友好的爸爸,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家庭,怎么做个友好的学校,最后创建一个友好的社会。这个教育方法,感觉很特别,而且也切合实际,起码我和孩子目前不是友好的,夫妻不是友好的, 家庭也不是那样的友好,学校与社会更不友好。读者《你好,小孩》她重点说在于家庭,在于自身,一个孩子的长大,一般我们会觉得是一家的事,或者一对父母的事情,但是当作者用10年的时间把孩子渐渐养大,发现不是一件妈妈一个人焦虑、一个人努力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它特别需要我们用两个视角来看待养育这件事,一个是你要真正去观察和体谅孩子在每个不同的成长阶段的特点,心理,心智模式;另一个角度也是特别重要,就是你能不呢观察自己,你的成长历程给你的思维习惯,某些心理暗示,都会作用在每个一个你和孩子相处的瞬间当中。

这么多年,其实回望自己的似乎在咆哮与分裂中不断的徘徊,导致我和孩子的关系不够友好,很多时候我站在自己的制高点要求还在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快速冲刺。只会家庭教育一团糟。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孩子也很无助。

《你好,小孩》读后感

    最近读了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小萌写的一本书《你好,小孩》,我的认知建立被刷新了很多次。李小萌写的这本新书,《你好,小孩》,不仅刷新了我的认知,而且打开了思路,更新了观念。

这本书给中国的家庭教育描绘了一个同心圆。就是要对孩子友好,然后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妈妈、怎么做一个友好的爸爸、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家庭、怎么做一个友好的学校,最后是怎么创建一个友好的社会。本书作者认为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件妈妈一个人焦虑、一个人努力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它特别需要我们用两个视角来看待养育这件事,一个是你要真正去观察和体谅孩子在每个不同的成长阶段的特点、心理、心智模式;另一个角度也特别重要,就是你能不能观察自己。你的成长历程带给你的思维习惯、某些心理暗示,都会作用在每一个你跟孩子相处的瞬间当中。如果妈妈已经能够比较好地去面对这个过程,但周围的系统不能给到她一个相应的支持,她会更加辛苦。当孩子从家庭逐渐走向广阔的社会——幼儿园和学校就像是一个中转站一样——这个就是家校之间的合作。包括孩子走向社会,他在每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比如公共汽车上、博物馆里、电影院里,他都是在感知这个社会给他一个怎样的态度,他将来要反射一个怎样的态度给到别人、给到这个社会空间,都是互相有关联的。

作者举例,她的孩子四五岁去乘公交,站在进口处怎么也找不到零钱的时候,司机让她上车,同时在她下车之前又给了她零钱,交代她返程用;看电影时,让女儿自己进去,检票口的小哥哥专门交代让孩子结束之后还从进口处离场以防丢失,去学校开家长会,面对没有写完作业的孩子,老师不是贴标签,对家长不是强刺激,反而理解家长的不易,这有效避免家长将自己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从而恶性循环。其实,体谅了家长,也就是善待了小孩,这是一套互相循环的情绪。

这些事例让我感动,我在想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老师的压力往往特别大,老师不但要被校长评估,还要被孩子打分,然后把巨大的压力转移在孩子身上,孩子如果做不到,再去找家长。甚至有的老师在家长群里吼家长,就导致前一段时间有那个家长愤然退群的事件。然后家长呢,处理不好这种复杂情绪,又把它给到孩子身上。然后发现孩子的状态就越来越焦虑,越来越痛苦。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虽然我家小盆友还小,但是在工作中发现,这样的老师,家长比比皆是。其实,作为大人,我们应该有一个意识我们应该是外界压力的一个过滤器,而不是压力的放大器。

  当一个人在他小的时候,不断得到爱的能量的输送,他才觉得这个世界是有趣味的、是有希望的,人们是会善待我的。他才会有能量在相对艰苦的现实当中继续往前走,还会希望明天能有转机、明天太阳照常会升起、转角还能看到帮我的人;如果他得到的都是压力、困难,或者是绝望,很多时间他不会自己做主,我们大人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我要做我自己,成为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这样的认知观念。但是很多父母,都错误的认为孩子将来走上社会,皮糙肉厚的什么都不怕。可恰恰,所有的暴力犯罪分子,小时候都经历过特别残酷的家庭环境。还有那些放弃自己生活的人,并不是说因为打他打得多了,他就更爱自己了。打他打得多他也恨自己。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当你打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不爱你,但他会不爱自己。他就会变得更加脆弱,或者更加暴力。但是很多家长不能够理解这一点,他就觉得只要对他严一点,就会更好,所以善意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

我们做老师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做好他们的“服务员”就好了,就像开车时,他们是司机,我们就是“副驾驶”的那个,点到为止,可以提醒,警示,但是人生的方向盘还是在他们手里,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

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劣质的陪伴,而是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爱。在要使一个孩子爱自己,发掘自己内在的潜质和价值,家长就要在六岁钱对孩子进行正面催眠。孩子会逐渐地长成你嘴里描述的那个样子。很多孩子的缺点或者问题,本来都是一个无意间的行为,被我们捕捉到之后,反复强化,就成了他身上的一个真正的特点了。父母的这种自我觉醒,或者意识,还是挺重要的。评价孩子的时候,尽量不去评价人格方面,更多的是关注情绪,多用“我”开头的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效果更好。

  永远都相信你是最适合你孩子的那个妈妈,你有权利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养育你的孩子。人生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孩子必须得按照自己心里面的那个召唤去不断地探索,最终走他自己的路。而父母只是用自己对世界原有的理解去设计这个路。

  书中也说到教育是什么呢?教育是以爱为目的的。如果有人说惩罚也是爱,不,惩罚的目的就是惩罚,还举例子一孩子从老家已经考上北大,知道考上了。于是这个暑假他就耍了个小聪明,没有买月票,就用同学的月票坐了几次公交车。后来他爸爸就知道了,知道以后也没说话,等送他到火车站去北京上学的那天,正好那个车的终点站就是火车站,他爸爸就一直坐到终点站,等所有的乘客都下完了以后,拿出两块钱给服务员说这补我儿子的月票钱。下车以后,他爸就说了一句儿子,做人诚实。他是在他爸爸的葬礼上,回顾他爸爸的时候讲的这件事。他说,就这一句话,就是我一辈子的做人的原则。

这里边有惩罚吗?有当众表示自己人格高尚的那种“小九九”都没有。就是很恳切地用自己很少的语言、但是一个很有效的行动给了孩子一次有效的教育,这就是以爱为目的的教育,而不是以表现自己、以惩罚为目的的做法。

钱穆先生写的那本书,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书里讲到有一天晚上,他在亲友面前表现得特别活跃,当时他爸爸也没说什么。晚上两个人回家,走过一座桥的时候,他爸爸就突然问他说,这个“乔”字加个“马”,是什么字?然后钱穆先生说,骄。然后他爸就没说话。他就立刻知道这在提醒我呢,今天晚上表现得骄傲了。多高级。这爸爸喜怒根本不用形于色就能教育好孩子。他不需要焦虑,不需要大骂一顿——像贾政对贾宝玉那样,贾政对贾宝玉的那种方法是一个典型的糟糕的表现。

我们并不是说善意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就是不输出自己的价值给孩子。有很多很多既尊重他、又能够表达你的意思的方式。

对孩子,其实最重要的、最难的、也最正确的就是中间,就是一个平衡有爱、有规则,在爱的基础上,建立规则。表达规则的方式可以是温柔的,温柔但是有边界,这个很重要。

在学校,老师们花时间在纪律这件事情上,纪律不是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事。学校是一个塑造全人的地方,学习只是评价或者塑造孩子的一个维度。正常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学习好、友爱、善于合作,都应该是在同等的评价体系下去给孩子画勾的。那么当学校用一个特别严厉的态度跟你说,这孩子打破了学校纪律、上课说话的时候,你就不要当成天大的事。

教育者不是警察,不是法官,他永远相信这个生命是在完善的过程中的。我只是在他的这个阶段要助他一臂之力,送他到下一个台阶,一点一点地往前走。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维持秩序的警察,就完了。

有一个关于陶行知先生的经典故事他在操场上看到了一个小孩打架,他说你去我办公室。小孩先去的,陶行知后来的,一坐下陶行知就打开抽屉——这块糖奖励你,按时来到我这儿,比我来得还早,说明你尊重我;第二块糖,我叫你停下,你就没再打架了,你听了我的劝;第三块糖,我了解了你打架是为了帮别人出气,仗义。这孩子就慌了,说您打我得了,我是错了。第四块糖,知错就改,你可以走了。这个故事说明教育可以有非常善意的面孔,去塑造好的灵魂、好的孩子;惩罚是恶意的,体现自己权力的,绝不会是正好、正确的教育。

养育真的不是一时的事,它是一生的事。

做家长,做老师真的别觉得只有严酷地对待、冷酷地要求、分数和指标才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给他爱、给他鼓励、给他信心,让他感受到周围人的善意,这才是一个学校最应该尽到的责任。

善意对于一个孩子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而且我们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善意养育的参与者,因为为孩子的未来做一些努力,就是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希望。

这是一本适合家长也很适合老师读的书,常读常新。.世界如何对待孩子,孩子也将如何反馈给社会,一个孩的成长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一座学校,而是整个社会。

你好,我小孩五岁多了,说话,不怎么会说,注意力不集中,别的都和正常孩子一样,什么都懂,这是什么原因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的孩子应该不存在先天性智力方面的问题,对于不爱讲话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1、缺少语言环境影响或影响不当

生活环境比较单一,或者长期受到忽视,缺乏语言锻炼和教育的机会。

因为有的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看护,很少与宝宝进行感情交流,使宝宝失去学习语言的机会。

父母过于溺爱,宝宝不需要开口,他的各种需求就会得到满足,长期下去,宝宝就养成不爱说话的习惯。

2、缺乏训练

宝宝口语关键期1-3岁时未进行适时的语言训练。

父母中有人比较内向,宝宝也就少了一半的语言刺激。

宝宝一个人住,与父母沟通交流少。

3、自身发育不足

宝宝健康原因,会导致自身发育不足,继而导致宝宝语言发育迟缓。

严重营养不良,脑损伤,脑功能不全等,会影响宝宝语言中枢的正常发育。

复发性耳部感染或湿耳导致听力受损,也会让宝宝语言发育迟缓。

这个可能需要你去正规医院作进一步的确认。

4、遗传因素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晚开口情况的宝宝家庭中,宝宝晚开口或许因为遗传因素。

专家建议:在宝宝婴儿期,语言培养十分重要,因为语言是后天得到的,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因此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同龄孩子语言发育慢,就应尽快去医院检查。如果智力和其它方面均正常,那么就要及时对宝宝加强语言训练。

而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1、生理方面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2、病理方面小孩注意力不集中是属于小儿多动症其中的一种,造成情况的愿意可能有

1)遗传因素导致的,

2)家庭因素导致的小孩从小成长环境不好。如家长们教育态度不一致、过分宠溺、喜欢大吼大叫孩子、给孩子太多玩具这类外在性刺激很多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注意力。

3)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此外,环境污染造成血液中铅含量过高也有影响。

4)其他因素导致。如学习过程积累了不愉快经历,导致其不爱学习,所以注意力难以集中。

意见建议当孩子开始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早点带孩子去检查。知道是疾病的发生之后就及时的采取治疗的措施。

电影《你好,小孩》是谁主演的?

著名演员徐爱珉和童星中国签约童星佟妲依宣、王奕然、李一辰、薛子洋等主演。

11/45《你好小孩》读书感悟

育儿的书太多,种类也很多,喜欢吸收不同的内容,综合自己的意念。放慢脚步,好好养育。

“同理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要让你们用什么方式来对待我们,我们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人们,正所谓我喜欢的方式”将心比心“。

养育就是一场修行,没有人是天生的父母,父母都是有了孩子后慢慢学习成长的,也会犯错,再完美的父母都会犯错。我们只做60分父母,剩下的40分交给孩子自己成长。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为此做出努力。只有早孩子成长,才能言传身教。家长在亲子关系中主动后退一步,不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会跟孩子分析利弊,然后把最终决策权交给孩子。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当的做一个旁观者,参谋者,而不是决策者。

与孩子相处,平和父母与普通父母的区别是,他们承诺自律,教导而不是控制。承认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重新调整孩子的冲动,让他们输出自己的愿望,给孩子选择,用游戏的口吻要求孩子配合,以行动捍卫你的边界,邀请孩子与你共商双赢的解决问题方案。跟孩子在一起相处的时候,要专注当下,,体会每一个时刻实实在在的感受,我们才能接近幸福。当我们与孩子相处时,应该多提醒自己,过去已去,未来尚远,拥抱当下的时光,多一份爱,少一分期待。

书中提到教育不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较量,而是我们和自己内心恐惧的搏斗,我们总在担心孩子错过了学习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每个人的育儿理念不一样,我们跟着自己的节奏来衡量孩子的状况,学与不学,都有利弊,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选择也不要焦虑,如果选择了,那么,就陪着孩子去坚持,去努力做好。

家庭,只有努力地营造出安全,包容,温暖的家庭氛围,我们才能一直拥有和孩子沟通以及引领他们的可能性。我有如此,才能让孩子愿意把家作为自己疗伤的避风港湾。多与孩子探讨,多陪伴孩子游戏,一起感受家的避风港,让我们一起停留在幸福的港湾里。

作为母亲我们要柔软也要坚硬,“为母则刚”“慈母多败儿”自古以来形容母亲的形容词。用以现代的话说则是“理解,包容,同理心,刚则是代表着保护,担当,守则。”爱与溺爱,一张一弛之间,最需要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正直的,有主张的。用心去爱,用爱去教。

当孩子与大人或者成人之间发生了不愉快,被误解了,那么孩子只会单纯地选择用哭的方式来表示不满,而不会想办法尽力去说服对方,不会去表达自己是被误解的。很多时候沫沫就是这样,自己做的事情,不被认可,被误解,就开始哭,她开始哭,我就开始着急,我会说你说呀,自己说出来,你不说出来我们肯定不知道你的想法。慢慢的,有时候会跟她一起数数让她冷静下来,然后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被误解的事情,慢慢地自己的心情也会好很多。当世界误解你的时候,你要有能力,有勇气去解释,而不是哇的大哭一声跑开,用情绪来代替行动。

家庭中,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角色界限。糟糕的家庭=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失控的孩子。生活中,太多的家庭,父亲是缺席孩子成长的,有的爸爸是因为工作忙,在家的时间很少,有的爸爸工作也忙,然后下班到家后就负责玩手机,觉得上一天班理应好好休息。可是就这样慢慢地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久而久之,就更加的理所当然,还会责怪孩子跟自己不亲,试想问,没有亲子的陪伴,何来的亲切。面对孩子如此,成年人也会如此。如果愿意,周末可以带孩子出去玩,如果愿意,周末可以抽一两小时带孩子去吃薯条,冰淇淋,去做孩子喜欢的事情,陪孩子去做孩子想要做的事情,放下手机,好好的陪伴。父亲在家庭中应当具备的责任和担当,小萌老师这样说养育,保护,陪伴,制定和执行规则,引领孩子走向外面的世界,好好爱妈妈,成为孩子的典范。“教孩子认识规则”“做他们人生的引领者”是父亲角色独有且一直不变的要素。在家庭中,有的父亲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妈妈来引导孩子去父亲达成联结,并愉快的合作。

愤怒本身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如何引导孩子还有自己把脾气装进盒子里呢?小萌老师给出了三点建议

1,关心对方

遇到任何事情我们要先关注孩子的身体以及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先去关注事情的本身。例如孩子打碎了牛奶杯,我们应当先问孩子是否有事,而不是先问杯子的事情。这一点有时候我会做不到,但现在在学着去做。以前有时候我会条件反射一样,先关注事情的本身,用眼睛看到的状态是孩子无恙,事情的本身有问题,我就忽略了无论怎样也应当先关注孩子。育儿的路,总是会后知后觉,一边努力一边改变,过去,不去懊悔,当下,好好养育。

2.一起面对

有时候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让孩子去想办法解决,自己在旁边看着。记得前不久有一次,沫沫把鱼食洒在满屋都是,我当时真的挺气愤的,主要是忙碌了一天,看到被洒一地的鱼食,我不想让自己发火,我就丢下一句话“自己收拾干净”,就离开现场,当我独自在房间呆了两分钟后,我冷静下来了,当我走到现场的时候,看着沫沫一粒一粒的用手在捡鱼食,她告诉我扫帚不好用,只能一粒一粒的捡。当时我心里的气消了,告诉她下次得小心一点,然后我跟她一起把糟糕的局面收拾干净 了。有时候孩子也需要有人帮助,其实他们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面也可能会再犯,那么我们跟她一起面对,也许事情会比预期的效果要好很多。不丢下孩子,我想着即使要让她自己收拾糟糕的局面,我也要陪在旁边,安静的陪着,看她收拾。

3.事后复盘

发生了任何事情,最后可以复盘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状态。可以找孩子一起来回顾,一起想着以后如果发生类似的情况,我们应当第一反正怎么做,我们应当怎样来解决会发生的事情。同时也要复盘自己的情绪,是否有问题,自己的情绪也需要得到改善。和孩子共同改变,一起成长。

孩子的脾气,适当的让她们释放出来,可以一起找办法让她们释放,可以拥有自己的冷静空间。

友好家庭,源于父母双方的合作关系。育儿的方式,源于夫妻间共同的努力。孩子没有绝对的只喜欢爸爸不喜欢妈妈,也没有绝对的只喜欢妈妈而不喜欢爸爸。记得时常会有问沫沫“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呀”,说实话我很不喜欢别人这样问起我的女儿,因为在她的心中爸爸跟妈妈都有着不同的分量,经常当有人问起的时候,她会犹豫,而此时我也会立即出场来协助回答,爸爸妈妈在孩子心中存在共同的分量,只是出场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孩子的自身优点,源于爸爸,也源于妈妈,让孩子明白,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我遗传着他们各自的优点。

小萌老师说父母就像是一座吊桥两侧的扶手,而扶手的意义就在于,当孩子遇到问题和重大危险时,我们能给予她必要的支持,依靠和规范,防止他跌入深渊。

小萌老师说成为妈妈,你核心的东西还是你自己本来的样子,你可以把孩子作为你人生的一部分,但一定不能失去自己。虽然说妈妈是终身不能退休的职业,但妈妈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这是你的阶段性身份或角色之一,而不是人生的全部。

爱孩子,全身心的投入,没有错,但是无论怎样,都不要丢失那个原原本本的自我,陪伴孩子成长,也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曾经有接近两年的时间,我是活在孩子的世界里,全世界只有孩子,当然这并没有错。只是失去了我,我忘了我原本是什么样子的,我忘了我还要努力为自己努力,当夜深人静,孩子睡着以后,失眠的我,经常在想我到底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接下来我要做什么,那会碰巧看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后来慢慢地开始明白,养育孩子,也要养育自己。弥补自己儿时缺少的陪伴,给自己一个拥抱,感恩无论何时,父母都愿意全身心的来爱我。现如今,当我在面临养育和被养育的同时,我需要的是自己不断的努力进步,引领孩子成长。

从这本书中,感受到小萌老师对待女儿的温柔和刚强,爱并原则性地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