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资讯 > 正文

电影资讯

杏林医者(杏林医者心)

阿信2022-09-27电影资讯1141

“杏园”“杏林”“杏坛”三者分别是什么呢?

杏园、杏林、杏坛虽然都有杏字,但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却大相径庭,分别包含了三个不同领域的意思,与金榜题名、医学和教育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杏园是古代科举中榜后的游宴之地,代指金榜题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杏除了口感鲜美外,它也是吉祥的象征,与幸运的“幸”谐音,其原产于中国新疆,随后发展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至今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在此期间,它也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饱满的文化寓意,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杏园、杏林和杏坛等。

首先杏园,顾名思义它就种植有成片杏树的园林,但它所代表的深层含义却不止这么简单。据相关史料记载,古代比较有名且能被载入史册的杏园,其故址位于现代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旁,也就是唐代长安城东南区域的池西。

据说在唐中宗时期,凡是科举考试中榜者,如进士、榜眼和状元等,都会被安排先到杏园,以及长安城东南处的曲江池游览一番,再登上杏园旁边的大雁塔,在塔的墙壁上书写自己的名字。这些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杏园客,杏园也成为了科举中榜者用来游宴的场所,同时寓意着金榜题名。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杏园也慢慢变成了一些文人雅客,举办文化娱乐等雅趣活动的场所。

二.杏林的来源与东汉名医董奉有关,现代特指中医学界和医学工作者们。

杏林一词的含义比较固定,特指我国的医学人员,且与中医渊源颇深,在我国许多中医药学院和大学,杏林这个称呼也比较常见。例如杏林中人,是医生的一种自称,而杏林之家,指的这里聚集着众多医学爱好者。

据史书《庐山记》中记载,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医术高超且淡泊名利,为百姓治病从不收取钱财。但他有一个要求,凡是来找他治病的人,若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董奉居住的地方种上五棵杏树,若是轻症治好了,只需要栽种一棵即可。

就这样数十年下来,他的住所附近拥有了规模庞大的杏树林,等到果实成熟,董奉还会将这些果子摘下来卖掉,用换来的粮食和钱财去救济周边的穷苦百姓。在董奉死后,庐山的百姓为了感念他的恩德,便在杏林中建立场所,为他举行祭祀活动。久而久之,这个事迹经过代代相传,杏林最终成为了医家的代名词,如杏林春暖,就是对医学工作者的一种赞扬。

三.杏坛与教育有关,起源于孔子讲学,泛指教育教学场所。

杏坛主要与教育领域挂钩,指代教学工作者传道受业解惑的地方。而杏坛此种寓意的由来,还与我国伟大的儒学创始人孔子有关。传说孔子在周游列国,未得到重用回到鲁国后,决心放弃仕途之路,开启讲学之路。而杏坛就是当时孔子为弟子们,传授诗礼乐易等知识的讲学场所。后来又因在宋代时,又有人在曲阜为孔子建立祖庙祭拜,并取名为杏坛。杏坛一词就逐渐发展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例如老师的讲堂。

医者常被人称为“杏林中人”,这是为什么呢?

“杏林”作为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但是,为什么单单将“杏林”作为医界别称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在三国时代,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他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他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凡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

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棵。一年年过去了,经他治愈的病人数不甚数,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繁枝绿叶中,累累红杏挂满枝头,煞是好看。后来,董奉又告诉人们,凡是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仓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于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明代的书画家赵孟(兆页)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

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

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

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 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医和杏并没有什么关系,为何叫医者杏林中人?

其实,现在很多时候会用杏林代表医生群体,是因为古时候一个名字叫做董奉,他是一个医生而且医术很高明,所以有很多的人都会找他看病。但是他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他在给别人看完病之后,并不会去收取别人的金钱报酬,而是会让看病的人种一株杏树,根据现在的一些记载来看,当时董奉一生之中,曾经种下过十万杏树,更是能够看出来,在他的一生之中,曾经救助过很多的人。

而对于董奉来说,他在有了很多的杏树之后,每年等到了果实成熟,就会把树上面的果实全部摘下来,然后分发给当时的穷苦百姓们吃,所以慢慢的,很多人都知道了他这个习惯,看病从来不收钱,只需要种一株杏树,人们也知道了他种了这么多的果树,到底是为了什么。所以在当年,董奉不仅是一个医术高超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热心,心系百姓的人。

所以自从董奉之后,古时候的很多医生,都会利用杏林去比喻自己从事的事业,这不仅仅是对董奉的一种尊敬,更多的就是为了告诉自己,要去成为一个像董奉这样的医生,不仅仅有着高超的医术,更要有着为人民思考的热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董奉这样医者仁心的传统高尚思想,也一直流传了下来,时至今日,很多时候社会之中都会选择用杏林去代表医生群体,更多的也就是对于他们从事事业的一种尊敬之情。

关于杏林医者的诗句

1.请问古诗中形容医者的无私情怀的诗句

1、讲诚信, 爱岗敬业,精益求精, 救死扶伤医德高。

2、“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赞美像董奉一样的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3、“橘井泉香”典故的也与医有关。典故说的是西汉时湖南有位叫苏耽的道人,身怀绝技,对母亲极为孝顺,后得道升仙。在成仙前,苏耽嘱咐母亲,明年将有瘟疫流行,到时可用庭中井水与橘叶治疗。。“橘井泉香”一词与上述“杏林春暖”、“悬壶济世”一样,在中医学界脍炙人口,医家常常以“橘井”一词或橘、杏并用来为医书取名,诸如“橘井元珠”、“橘杏春秋”等,寓意深刻。

好象没有什么现成的诗句,编两句

悬壶济世,精益求精橘井泉香。

杏林春暖,救死扶伤医德高尚。

嘿嘿,要是需要横批的话,“妙手回春”如何?

2.关于医生的诗句

人赞回春手----医传盖世功

丹心妙手保康健----奇药银针除病魔

辛劳采得山中药----克奋医活世上人

谁曰华佗无再世----我云扁鹊又重生

有缘善写红十字----立德常学白求恩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

采得三山药----炼成九转丸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时春

欲向市中求妙药----须知海内有奇方

无影快刀除隐患----有方奇术解沉疴

神州自有能医手----东亚何曾见病夫

热情迎来蹒跚友----高兴送归健步人

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辛弃疾 满庭芳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北宋 洪皓 集药名次韵

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

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3.关于医疗的诗句

医者仁心

胡秉言

怀揣白衣天使的理想

责任勇于肩扛

心似莲花开放

只为救死扶伤

医德医术高尚

病人痛苦心装

开拓创新团结向上

吃苦吃亏奉献担当

认真兢兢业业守岗

凝聚团队力量

传承千年风尚

把世界一流争创

行医人诚信担当

敬业勤奋爱心装

为了患者身体健康

医者仁心时刻不忘

4.描写医生的古诗词

描写医生的古诗词推荐一首刘禹锡的《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如下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唐代 刘禹锡

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

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

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

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释义

不好意思还有劳动各位贤者来看我这个病人,我已经用净水把坐席打扫干净并且煮好了茶。现在的身体跟芭蕉似的无力,走路都离不开拐杖了。你们的医王有妙药,能帮我向他祈求一丸吗?

扩展资料

唐代人品茶不是用开水冲泡,而是在茶罐里烹煎煮,唐人用饼茶,也用散茶。刘禹锡待客当然是上等茶,烹成之后,状如“雀舌”。

释迦牟尼佛即是法王,又是“医王”,善治一切众生烦恼病。这几位方外“禅客”的到来,刘禹锡喜不自禁,他们都是“医王”的弟子,对于作者这个“病夫”,自然能向他们乞讨一丸治病之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5.赞扬医生的词语、诗句

赞扬医生的词语有杏林春满、华佗在世、扁鹊在世、妙手回春、妙手仁心、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杏林圣手、德医双馨、济世良医、大医精诚等赞扬医生的诗句有《同济辞》弄墨佳珠文苑秀,回春妙手杏林珍。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颂李时珍》敬仰李公故地游,感怀莫不泪双流。昔时救古焉人体,今日振兴岂国喉。

物质文明皆可索,精神美德固然求。 低头拾贝书千卷,移足抖身医我头。

题半仙《仁者无敌之神医谢云》仁义礼信圣人行,者乎焉哉儒家经。无仕杏坛称国手,敌疾黄齑消百病。

神奇宏论龙廷惊,医术超群世人敬。谢却功名身外物,云间诗酒剑侠影。

《神医扁鹊》悬壶济世医苍生,妙手回春解疾疼。沿用至今四疗法,望闻问切好传承。

《颂李时珍》敬仰李公故地游,感怀莫不泪双流. 昔时救古焉人体,今日振兴岂国喉. 物质文明皆可索,精神美德固然求. 低头拾贝书千卷,移足抖身医我头.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 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

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

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

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

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

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

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6.与杏林有关的诗句

1.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 杏子雨晴天气寒,追寻桃李畏花残。

3. 征途一任如天远,不过归时杏子黄。

4. 压架藤花重,团枝杏子稠。

5. 汉流尚带桃花水,云气初披杏子山。

6. 漫言白社凋残甚,掩掩榴花杏子肥。

7. 重来却怪旧游稀,绿满郊原杏子肥。

8. 杏子裁衫薄,梅花点额圆。

9. 手拈青杏子,不忍打鸳鸯。

10. 一春湖上看花枝,看到青青杏子肥。

11. 杨花轻堕檐外影,杏子重压阑边枝。

12. 竹粉吹香杏子丹,试新纱帽紵衣宽。

13.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14. 过了青梅杏子红,担头和雨卖怱怱。

15. 梅子青青杏子红,绕城荷叶已掀风。

16. 杏子带须红半抱,药苗退甲绿新长。

17. 晴绽东墙杏子红,露溥南内牡丹承。

18. 意行到南园,杏子半红碧。

19. 鸦头髻样望如坠,杏子衫新红欲然。

20.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

21. 昨日梨花白,今朝杏子青。

7.赞美医生的古诗词有哪些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译文人的生命非常重,无价可比拟,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医人》唐代苏拯

译文古人的医术在于心,内心正直药自然就真。现在人的医术在于手,技术不好药还没有效果。我愿意化身为天地炉,多一些扁鹊这样的医生。四处寻找好的药材,先从治好过分的寒冷与饥饿做起。

3、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先秦《黄帝内经》

译文不是学医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识不能传授,这就是医德。

4、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赠李德成(德成善医)》唐代吕岩(吕洞宾)

译文高坐在九重宫殿上的天子,和那些诸侯们,都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了,但又怎比得上那个身穿布衣,能够日日坦然喝酒,不求名利的平民呢?因为他已经放弃了人间的执著,得到了大自在,他的命和运,都不受这个人世间所限制了。

5、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

译文凡是医生,不是有仁德的人不可以托付,不是十分聪明不明白道理的,不能信任,不是十分廉洁淳朴的,不能够相信。

6、药物辨真伪,方书通古今。有时能起虢,一剂直千金。——《吾乡陈万卿儒者能医见宜春赵守盛称其医药之》宋代戴复古

译文辨别药物的真假,专门记载方剂的书籍就可以知晓古今。有时候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一剂药方值千金。

7、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 ——明·李梃《医学入门》

译文去救人不能够过多的索取报酬,人家有多少给多少,如果病人家里贫寒额不收取报酬,这是有仁爱的医者。

8.推荐几首关于“医德”的古诗词

1、人有奇疾弗能名,郁如病草无勾萌。——元代杨维桢《医师行,赠袁炼师》

释义人得了一种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怪病,郁郁寡欢如果生病的小草般没有朝气。

2、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释义人的生命非常重,无价可比拟,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3、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唐代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释义师傅有金篦的医术,怎么会知道两眼发蒙看不清的情形。

4、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清·费伯雄《医方论》

释义想要救人,学医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为了谋取利益而选择学医,那就不必学了。

5、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黄帝内经》

释义优秀的医生可以救治整个国家,一般的医生可以救治人,而庸医却只能治病。

在中国古代“杏林”,是指什么呢?

在中国古代“杏林”,是指什么呢?

在中国我们经常能够在中医学界听到杏林,很多中医墙上经常挂有杏林中人的锦旗,他的意义在中医学界通过用来形容医生艺术高超,而关于杏林的由来还有一个非常美妙的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位医生叫做董奉,是建安当地有名的医生,经常为当地的人诊断病情,并且时常行走江湖采集草药的同时帮人免费看病,因此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大名,来他的药庐看病的人非常多。而他看病有一个规矩,就是在行医看病的时候从不索取酬金,每当病人被治好的时候,他就要求病人在自己药庐旁边的山坡上种上杏树,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种植不同数量的杏树。

而随着董奉治好的人越来越多,他药庐旁边的山坡上的杏树也越来越多,在几年的时间里山坡上往日光秃秃的情景变成了杏树云集,并且这个数量还在进一步的扩张,高达十几万颗,而杏树结果之后,董奉又将果实变卖然后换成粮食赈灾,来往的灾民都听说了董奉的事迹,因此将杏林指代董奉高尚的品格和医德。

在我们当下对于医生的医德更是非常看重,救死扶伤的医生身上背负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人们对于他们也都寄予厚望,就像在这次的疫情中正是有钟南山这样医者仁心的人的存在,我们的疫情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抑制,正是他们勇敢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有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有了保障。

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生尽到自己的本分,让这种杏林品质传递到山河各处,这不单单是对自己技术的培养和肯定,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福祉,医患齐心共同解决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

中医学者常常以“杏林中人”自居,杏林和中医有何关联?

中医也可以叫做杏林,古代的医者往往都会自称是杏林中人。这个叫法源自三国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

三国时期,在吴国有一个医生叫做董奉。他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平时都居住在山中,因为医术高明所以有很多的人回来找他看病。为了照顾那些穷苦的没有什么积蓄的百姓,他立下一个规矩到他这看病的人,如果是大病被治好了,那就要栽五棵杏树;如果是比较轻的疾病,那就只要栽种一棵。随着时间过去,山中已经有了数万棵的杏树,已经成林。

后来等到杏子都成熟了,他又告诉山下的人说可以用米来换山上的杏子,只要把米倒进他的粮仓,就可以自己去摘杏子了。这种做法让很多人都来交换,因为董奉不会去监督,肯定有人可以占点便宜。后来等到杏林里的杏子摘得差不多了,他有把米免费拿出来给那些出不起米的穷人,赈济灾民。

而且传说杏林里面有一只老虎守护着,守护的目的就是防止有一些狡诈之人来这里偷杏子。故事的真实性暂且不去怀疑,但是这只老虎肯定是被董奉的奉献精神给感动了,所以甘愿为董奉的行为护法,不让他因为一些苟且的小事被打扰。

董奉的行为可以说是做到极致了,他利用他的医术可以救治很多的人,而且还不用收取什么实质性的费用,只需要栽种几棵树就行。而且作为他行医的成果,杏林,里面收获的果实还可以在用来帮助穷苦百姓,可以说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体恤百姓方面做到了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