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九神兽画法(12只神兽怎么画)

阿信2023-03-06生活资讯79

今天给各位分享九神兽画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12只神兽怎么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龙涂什么颜色,要图??????

金黄色,龙,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亦乃万兽之首。(与“龙”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龙的定义为: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特征是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生物。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龙: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亦乃万兽之首。

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的形象,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至高的权力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其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而西方神话中的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漫画版九尾狐如何画

漫画版九尾狐画法如下:

最先画九尾狐的头,画头顶尖的耳朵里面,随后画出大大的眼睛和鼻部。

2.多出后背毛茸茸的部位,画出九尾狐的躯体和四肢,填补四脚上的毛。

3.在尾端画九尾狐的九条小尾巴后,在后背画出它的羽翼。

4、画出小尾巴的尾端线框,将九尾狐的双眼涂黑要注意留白,耳朵里面里侧涂上红色。

5.在鼻部、脚和小尾巴尾端涂上深蓝色,简单好看的九尾狐就画好了。

九尾狐的来历:

1、在《山海经》中对于九尾狐是这样记载的:青丘之国,其山有狐,九尾。

同时也在后文中提到其有四足、声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这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九尾狐的来历。

其中的食者不蛊就是说吃了九尾狐的肉就能够保护自己不受邪气侵害,这也就说明了在先秦时期,人们普遍认为九尾狐有着辟邪的魔力。

2、而除了青丘的九尾狐,还有另一个传说,就是涂山九尾狐。

东汉的史书有相关记载,上古时期大禹来到涂山,偶遇一只九尾白狐,并且还听见涂山人在唱歌:绥绥白狐,庞庞九尾,成子家室,乃都攸昌。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九尾白狐正在寻找良偶,如果谁娶了涂山氏的女儿,以后就能家道兴旺。

3、从这个神话故事我们也不难看出,在那个时代里,九尾狐就是神秘和祥瑞的象征。

而在前些年出土的汉代石刻画上,九尾狐围绕着西王母,这也说明了九尾狐不仅仅是祥瑞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的意思。

4、而九尾狐是否真的存在过,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应该也没有人真正的见到过九尾狐。

不过无论九尾狐是祥瑞的征兆,还是《封神演义》中妲己的形象,在我的心里也还是更愿意相信九尾狐是神兽,毕竟最早的记载就是在《山海经》之中的,也正是因为《山海经》,后世才会流传这九尾狐的传说。

二郎神怎么画

二郎神的画法如下:

首先画出杨戬的头部,发饰以及第三只眼睛。

2. 画出上身部分,画出穿着的铠甲。

3.画出两只手的动作,一只手指向远方。

4.画出整个身体的部分,画出他拿的武器。

5. 画完之后,涂上喜欢的颜色就可以了。

二郎神,又称二郎显圣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口神、赤城王、昭惠显圣仁佑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清以前曾被奉为戏神,还被奉为猎神、蹴鞠神、雷神、酒神等。

由于封神演义的影响,二郎神通常叫作杨戬,他力大无穷,变幻莫测,能有七十二变(八九玄功)。他的武器是三尖两刃枪,武功绝伦,座下有神兽哮天犬,额间有第三只神眼。

二郎神造句

1、看着如此深明大义的二郎神,地明感到一阵热血澎湃,说道真君如此豪义,我地明愿意追随。

2、传说二郎神走南闯北好交际,见圣泉山上新修了寺庙,他就惦记送份礼套个交情。

3、二郎神回去第一次撤了一个迷天大谎。

4、二郎神怒斥孙悟空你偷吃了王母的蟠桃,真是胆大包天。

立归真学画虎是什么顺序

虎,位列十二生肖的第三位。作为动物的虎天生一副王者模样,体态魁伟凶猛、毛色斑斓美丽,额头正中有“王”字纹样,集形、色、神、力于一身,是威武、勇猛、雄健和生气勃勃的象征。在十二生肖中,虚构的龙让人们敬畏,高居食物链顶端、活生生会吃人的老虎则具有实实在在的震慑力。中华民族有悠久的画虎传统,虎的艺术形象从远古开始就已出现在中国美术史上,仰韶文化中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距今有超过6400年的历史,内蒙古阴山石壁上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刻《虎豹追马图》。在商周的青铜器,战国漆器,秦汉瓦当、画像砖、画像石,隋唐敦煌壁画以及历代的雕刻、陶艺、刺绣、织锦、绘画中,都有生动传神的老虎图案和形象描绘。历代画虎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作品工写俱佳,关于画虎的这个话题可能需要用一本书来论述。这里我们简单地聊几句,挂一漏万之处,欢迎各位方家雅教。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新石器时代的各种形图案

在中国古代虎是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一,古人认为猛虎属阳刚勇猛之生物,为百兽之长,能搏击凶恶的怪鸟,性喜食鬼魅,所以常用虎来比喻勇士。《战国策·楚一》记载:“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在汉代有虎贲中郎将一职,统虎贲郎,主宿卫。虎贲,意为如猛虎奔走,喻其勇猛。《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手下有九名将军,都用虎作为名号,称为“九虎”,统率几万精兵。三国时魏将许褚以勇力如虎而痴,号“虎痴”。此外,军中调动人马以“虎符”为凭。在日常生活中,虎形图案也较常见,如汉印中虎形屡见不鲜;在门上画虎为守护神;古代天子诸侯正厅被称为“路寝”,门外画虎像,所以路寝的门又称“虎门”。

汉 卜千秋墓 壁画《狩猎图》

迄今发现最早有关老虎的绘画是河南洛阳卜千秋墓中的壁画《狩猎图》,卜千秋墓葬年代约为西汉中期稍晚的昭帝至宣帝之间(公元前86年~前49年),画中昂首咆哮、狂奔的老虎,造型生动,用线纯熟,运笔提按顿挫变化丰富。另外,在内蒙古额齐纳河流域发现的汉代木简“居延木板画”,也有一幅《白虎图》,以线描手法画一只带翼奔跑的白虎,线条的轻重疾徐同样很有变化。另外,汉代的漆画、画像石、画像砖上都有虎的各种形象,如龙虎斗、刺虎图等。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东汉 鸟兽虎纹画像石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萨埵饲虎图(第254窟)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萨埵太子本生壁画(第428窟)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萨埵太子本生故事画之群虎 (第301窟)

莫高窟 西魏 (第285窟)

作为一种威猛、凶残的动物,老虎在佛教的书画与典籍中并不少见。魏晋南北朝时代,随着佛教的兴盛,艺术依附宗教而繁荣。在人物、山水画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名家们也涉及了画虎领域,史载晋代名家卫协,曾作《卞庄子刺虎图》,张僧繇曾画过《格虎图》,王羲之叔父王廙也曾画过《虎豹图》,可惜均已失传。那个时代保留至今、我们能够看到的画虎艺术珍品,都是出于无名画师之手。在敦煌莫高窟,他们一笔一划虔诚地描绘关于虎的宗教故事,如第428窟的连环壁画《萨陲太子本生》,画面上,群虎形象生动逼真,显示出创作者极强的写实功底;再如第301窟中的《萨埵太子本生故事画之群虎》,描绘一只奄奄一息的老虎和七只瘦骨嶙峋、嗷嗷待哺的小虎围绕在太子身边,作品构思严谨,用笔工整,形体准确,色彩厚重,可谓别具匠心。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唐 卢楞伽(传) 《六尊者像》

隋唐时期,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了文化艺术的昌盛,绘画开始分科,除宗教人物外,还有山水、花鸟、鞍马等科目,并出现了各事专长的画家,不过画虎的画家并不多。《太平广记中》记载一位名叫杨真的画家,生平酷爱画虎,死前嘱托家人将他的虎画全掉烧毁,因为担心自己会变成老虎,告诫家人以后不要打虎,杨真死后果然化虎而去。这当然只是个传说而非真实事件,但足以说明在唐代已有画虎成痴的画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传为唐代卢楞伽绘制的《六尊者像》,其中一幅画有一只恭顺伏地听法的老虎,这大概是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国画虎图。

因很难经常接触和观察到活生生的真虎,古代画家想要画好虎并不容易,五代后梁画家厉归真入山学画虎的故事,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励志段子。厉归真以擅长画虎与画牛著称,为了把老虎画好,他带着干粮与画具,进入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老林,在树上搭建棚子住下,等老虎出现时,认真观察老虎的坐、卧、跑、跳及扑食等各种动态、神情,现场描绘。如此日积月累地画了数百张老虎写生草图,终于画出了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虎图,成为画虎高手。遗憾的是,厉归真的作品真迹早已消失在时光的长河之中,甚至连后人的摹本都没有,我们无缘欣赏到他笔下老虎的飒爽英姿。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五代 石恪 《二祖调心图》

五代宋初画家石恪擅长画虎,有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二祖调心图》传世至今,画面展现了两个禅定状态的高僧,其中一位头枕屈臂,趴在一只睡虎身上,脸部的五官挤压在一起,呈现睡眠神态。画家以睡虎为枕的处理方法,旨在用虎反衬出高僧的修行深厚、功德高远、法力无边,即使猛虎在他身旁也是像猫一样驯服。《二祖调心图》笔墨纵逸,情思轻灵,看上去逸笔草革,一反唐朝以来人物画工笔细腻的路子,开国画写意水墨人物的先河。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宋 佚名《卞庄子刺虎图》及局部

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画虎名家有包贵、包鼎父子、辛成、赵邈龊、晁补之、张道人等多位。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颇具写实风格,据传他笔下的虎皆是口露獠牙的凶狠、狂野之态,尽显王者风范。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佚名《卞庄子刺虎图》曾被归于宋代李公麟名下。卞庄子是春秋时期鲁国著名的勇士。《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卞庄子刺虎一事,讲的是卞庄子要去刺杀老虎,旅馆童仆制止他并说,这两只老虎正在吃一头牛,吃得有滋有味的时候必会争斗,争斗后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去刺杀受伤的老虎,一下子就会得到杀掉了双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这番话有道理,便默默等待,果然不一会儿二虎相争,一死一伤,卞庄子刺杀伤虎,一举便得双虎之功。该幅画人物及虎均极生动,二虎相斗,卞庄子之勇,尤其美妙。这是一副寓意图,劝告人们做事不要只凭勇气,而没有智慧;另一方面的,也阐释出“两只老虎”相争,最后却被别人得到利益的道理。

宋 法常 虎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宋 法常(传)《醒虎图》

南宋画僧法常,也是一名画虎高手,元代庄肃《画继补遗》记载:“僧法常,自号牧溪。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供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法常有两幅墨虎图收藏于日本东京大德寺。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虎图》,绘一只老虎半卧于丛林中,双眼圆瞪,四肢粗壮,应为一成年老虎,《虎图》以墨笔作斑纹,再以细笔画毛,虽较粗率,却是难得的宋人画虎之作,被书画鉴定专家归于法常名下。另外,现藏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醒虎图》绘猛虎立于坡间,神情睥睨天下,上翻的白眼,撅起的嘴唇,充满禅意,也向来被认定为法常作品。画中之虎下颌向上抬起,面部微侧,像是在感知远处的声响,保持对周遭环境的观察。细细品味,十分生动,老虎与生俱来的机警跃然纸上。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元人画虎轴》

元代是抒情写意山水画的高峰,花鸟画则以竹石、梅兰等题材为主流,我们所熟悉的那些元代名家鲜有画虎的记载。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两幅《元人画虎轴》,其中一幅绘松林石涧间一黄皮黑纹巨虎,毛色鲜丽,体态威武雄壮。虎的双眼用金粉涂饰,略染汁绿,显得格外神气逼人。虎背隆起,宛如张弓欲发,隐然有即将出击之势。虎口微启,低吟而未啸,树梢,二山鹧见状,相与惊跃鸣叫,更为此猛虎出山的场景平添紧张、不安的气息。此画无名款,旧签定为元人,惟据画风判断,与明代宫廷画风颇多相近处,有书画鉴定专家推断该幅作品或许出自明代良工之手。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 佚名《冬山卧虎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 佚名《内府驺虞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 赵汝殷《风林群虎图》(局部)

明代虎画成为宫庭绘画的流行题材之一,据传明成祖曾命群臣为一幅《虎彪图》题诗,此图绘画一只大虎领着几只小虎,宰相汪广洋借机表达了支持立世子为太子的立场,提笔写下一首打油诗:“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明成祖看后深为感动,将世子从北京召回京师。(也有传说这首诗是解缙写的,这里我们就不考究了。)这幅《虎彪图》已经失传,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明代另一位宫庭画家赵汝殷的《风林群虎图卷》,这幅将近8米长的精品巨作绘威风凛凛的大小老虎28只,虽姿态不同,莫不曲尽其妙。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 戴进 《罗汉图》及局部

明代赵廉、戴进、商喜等亦为画虎能手。古往今来以撸猫为乐者众多,敢撸虎的却少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戴进《罗汉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撸虎的罗汉,他坐在寺院门前,右手持杖、左手抚摸依偎在膝前的老虎,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而躲在门后窥视的童子,看到这副景象,则面露惊恐的表情。图中的老虎,似乎很享受罗汉的抚摸,乖顺如大猫。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 朱端 《弘农渡虎图轴》及局部

同样是明代浙派名家的朱端也有一幅带虎元素的作品传世,这就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弘农渡虎图轴》传世。此图绘东汉刘昆的故事,传说刘昆任弘农(位于今河南)太守时,因政绩贤明,深得民众爱戴,猛虎都不忍再在此地为非作歹,驮幼虎渡河而去。画面中正在泅渡的老虎半隐在水里,渐渐远去。身着红衣的刘昆骑在马上观看这一情景,周围的随从和百姓讶异而兴奋,指点着禀报。四周枯木荒滩,一片野兽出没的僻野景象。画家运用水墨写意法,以侧锋卧笔和粗简的线条勾勒出山石轮廓,并用淋漓的水墨和奔放的运笔一次皴染出山石的纹理。树叶以纷乱的浓墨点染而成,笔势恣肆纵横,富有动感。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 沈周 《虎图》及局部

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一幅沈周的画虎作品,根据此图,我们可以断定沈周本人绝对没有见过真虎,他所描绘是自己想象中的老虎,至于什么水平,这里就不说了。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胤禛行乐图册·刺虎》页

在故宫收藏的清代画虎作品中,有两幅《刺虎图》,分别以雍正、乾隆父子为主角。《胤禛行乐图册·刺虎》页,绢本设色,图绘胤禛(雍亲王)在悬崖山洞旁举叉刺虎。狩猎刺虎是清初满族皇帝与皇子们的常见之举,画作的奇特之处是胤禛的穿着,他头戴西洋假发,着西洋装,俨然欧洲人的装束。本幅的人物画法明显具有肖像画的特点,面部五官的刻画生动逼真,揭示了胤禛内心标新立异的特质。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郎世宁等《乾隆皇帝刺虎图》

身为游牧民族出身的满族皇室,乾隆皇帝从12岁开始便随祖父康熙皇帝前往热河、南苑打猎。继承帝位后,骑马射箭更是成为其宫廷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那个没有高科技数码仪器实时摄录的时代,热爱艺术的乾隆皇帝只能通过宫廷画家的笔墨丹青,来定格其行猎瞬间光辉形象作为纪念。《乾隆皇帝刺虎图》轴由著名外籍宫庭画家郎世宁领衔创作,是一件纵258.5厘米、横171.9厘米的巨幅画作,绘30余岁的乾隆皇帝与侍卫手握长戟,跨步向前欲刺猛虎的场面。作品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通过表现猛虎在乾隆皇帝的威逼下,止步不前的受惊情景,衬托出乾隆皇帝临危不惧的帝王之气。在形象上,为了烘托乾隆皇帝的高大,将本是兽中之王的猛虎,画得既小又弱,全然一副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可怜之相。全图笔法细腻,准确地描绘出不同身份的人物所具有的不同举止及表情。乾隆皇帝画像为擅长写真的郎世宁所绘,虎及树木、山石等出自中国宫廷画家之手。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清 高其佩 指画虎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清 高其佩 松虎图

清代官员、画家 、指画开山鼻祖高其佩,创作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时,均信手一挥而就,在指勾掌抹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神韵。他的指头画虎图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誉,有诗为证:“铁岭老人阎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纵横挥洒饶奇趣,晚年手法弥警遒。为吾染指画苍虎,气横幽壑寒飕飕,落墨伊始鸦雀避,着色欲罢豺狼愁。怒似苍鹰厉拳爪,炯然霹雳凝双眸,万里平川望无极,三株古柏拏龙虬。老人阅世如云浮,独于画法未肯休,此图赠我实手迹,笔绘还输第二筹。高堂昼静风生壁,却忆行围塞北秋。”(清 乾隆题《高其佩指头画虎》高其佩指画的老虎,并不是实有真虎的再现,而是把真虎的特点和性格典型化,使之更加生动。画家高其佩对自己画虎就有这样的说法:“画虎之工,颇能以得形似见长,而不若吾虎之威也。”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清 华嵒《蜂虎图》

清代另一位画虎名家是扬州八怪之一的华嵒 ,他留下了一个“画虎驱狼”的传说。据说华嵒外出游历经过一个叫苏家坡的村子,得知狼群经常会攻击村里的家畜、家禽,令百姓苦不堪言又无计可施,一时人心惶惶。华嵒挥毫创作一幅《虎图》,让村民们挂在狼群经常出没的村口亭子上,由于华嵒技艺高超,他画的虎图远远看去像一只凶猛的真老虎,群狼看到后就掉头鼠窜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来侵犯。

华嵒的花鸟画最为生动,作品极富艺术感染力,他早年学工笔多过写意,后来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画出一只生动传神的、威风凛凛的猛虎自然不在话下。我们如今能欣赏到的华嵒最出名的画虎真迹,却是一只不太正常的虎——这就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蜂虎图》,图中的猛虎看起来垂头丧气、威风尽失,蜷缩着身子,脑袋低垂,样子完全就像一只病猫,诡异、滑稽,是什么让一只猛虎变成了这样?原来是老虎右上方枝头一只野蜂振翅而立,看样子随时会发动一波空袭!华嵒自幼酷爱绘画,山水花鸟几乎无一不精,因家贫失学,备受世俗冷落,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尽管他饱读诗书,又画得一手好画,却终生贫困、生活动荡,内心深处的失落可想而知,而这幅 《蜂虎图》表现的或许就是画家内心的酸楚与无奈吧!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清 沈铨《花鸟走兽册》之龙虎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清代画家沈铨《花鸟走兽册》中有画虎一开,虎尾半掩于林后,与天际浓云间一龙相峙,周遭草木摇动,泉石相激,虽为小幅,但气象生动,跃然绢上。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清 马负《画虎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清 任伯年 虎图

著名海派画家任伯年也擅长画虎,凡求他画一只虎需酬白银十两。一天,一个富商趁他生活困难之际请他作画,奉酬金五两,讲明画半只虎。任伯年见富商有意刁难也不示弱。他凝神构思片刻,便挥几笔在宣纸上画了个山洞,在洞口画了只老虎的后半身,老虎尾巴竖起,两只后脚一提一落,原来是一只正在进洞的老虎。富商见状叹服不已。可见画虎不但要追求神似,而且要在创意和含蓄方面下功夫。

因缺乏对真虎近距离的观察,对其解剖结构难以充分认识,加之缺乏西画具象造型的科学造型法则,古代画家笔下的虎多为臆测,着重虎威的表现,姿态缺少变化、姿态生硬,难免形走而神失。随着时代的进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画法则的传入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影响和动物园的出现,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见到真虎,眼观手摹,因此,近现代画家画虎在造型和技法上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人,名家频出,其中的佼佼者包括张善孖、刘奎龄、刘继卣、何香凝、刘海粟、徐悲鸿、高剑父、高奇峰、赵少昂、胡爽庵、吴茀之、蔡鹤汀、蔡鹤洲、郑乃珖等等。

九神兽画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12只神兽怎么画、九神兽画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