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与施从事书朗读(与施从事书朗读划分)

阿信2023-03-06生活资讯5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与施从事书朗读,以及与施从事书朗读划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何阅读吴均的“三书”?

【教材解析】

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虽说是书信体,但我们看到的只是写景的清丽文字,明快错落的骈散结合的韵致。是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学习本文,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不同的读的层次上,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能背诵,写对联的形式,练写骈体句。

【学情分析】  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教学时可以挖掘作者的自身的生活经历,点拨体会,不必刻意求深刻,学生能达到有所感悟即可。

【主要任务】 1、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2、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促进思维的提升,学以致用。 3、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视频播放,让学生亲近富春江山水。感悟趣谈。

二、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如“俱”“绝”“息”“犹”等的含义,采用沟通古今文言词语的方法,找出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这些文言实词意义用法的成语,感受文言词语的生命力。

三、品析课文的美

1、文章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在行文的时候,为什么先“水”后“山”?明确: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2、《三峡》中的是“猿啼三声泪沾裳”,而在本文“猿则百叫不穷”的明快?

明确:体会请与景之间的关系……

3、说话品美点。

运用句式说话,富春江水美,美在———,让我感受到————;富春江山美美在———,让我感受到————。

明确:从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势猛突出“异水”。从形、声、色角度突出山势之奇,空山天籁之奇,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欢快的声音,生命的颂歌,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 

四、迁移阅读《与施从事书》,比较体会“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这几句感受,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奇峰,便会产生新的感悟。

五、揽胜阅读,学以致用。

1、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2、运用本文的一种或几种的写景方法,描摹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色!

3、自主阅读吴均“三书”的第三篇。

谁能给我八年级下学期的语文配套练习册的答案

21

与朱元思书

一、

1.

1

Pi

ǎ

o

2

tu

ā

n

3

mi

ǎ

o

4

ng

5

y

ī

ng

6

yu

ā

n l

ì

2

(1)“

鸟叫声

(

2)“

返回

3

(1)

一样的颜色。

(2)

独一无

二。

(3)

青白色。

(4)

高。

远。

(5)

向。

(6)

全都。

(7)

比箭还快。

飞奔的马。

4

.略

5

.略

6

.梁

吴均

叔庠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7

写景抒情的散文富春江

自富阳至桐庐

”8

总写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

总领全文。

9

异水

:先抓住其

缥碧

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

写江水

之深;

见底

写江水之清;

游鱼

写江水之净。然后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

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写

奇山

: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其次,从

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声的奇;

10

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

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

1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作者由景生情,从侧面表达了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

力,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的思想。

12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1)

连接。

(2)

河流。

(3)

飞鸟。

(4)

覆盖,

长满。

14

绝壁、孤峰、绿嶂。

15

到这里随意走走,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

在自由自在地欣赏山水美景时,人的内心会有所感悟的。

16

①山之雄奇;②山

之绿;③溪流清澈;④鸟兽满山;⑤四季有景。

17

寄情山水,排遣烦恼;避世

隐居;怡情养性。

《与施从事书》的翻译

故鄣县

,

它的东面三十五里,有青山,山峰直插云霄,又象是进入了银河:绿色

陡立的山峰十分地多,

清澈的河流转了不知多少弯,

归来的飞鸟,

需要千双翅膀

才能到达:口渴求饮的猿猴,要百臂相接,才能将它走完。深秋白露结成了霜,

女萝覆盖了路径。当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时候

,

群鸡也乱叫了。在对美好景物

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

22

五柳先生传

1(1)

处所。

(2)

体会、

领会。

(3)

往,

到。

就。

(4)

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5)

心情急切的样子。

2

(1)

喜爱读书,却只求领会其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

上过分探究。

(2)

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3)

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4)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的,遮不住风

和阳光。

3

不求甚解

先生的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

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工夫。

指不求有深入理解,

停留于一知半解。

4(1)

魏晋

元亮

五柳先生《陶渊明集》

(2)

(

)5

好读书;性嗜酒。

6

环堵萧然

……

晏如也。

7

无怀氏之民欤

?

葛天氏之

民欤

?

8

是一个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的人。

(

言之成理即可

)(

)9

告诉

10

围绕

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

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

回答皆可。

11

结合

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

读书人若无

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

回答即可。

江天一传翻译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

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

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

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

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

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伏

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

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23

马说

一、

1

.略

2(1)B A

(2)A

B

(3)B

A

3(1)“

,喂养。

(2)“

,表现。

(3)“

,语气词。

4(1)

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里,

(

和普通

的马

)

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2)

想要它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能要求它

日行千里呢

?

(3)

真的没有

千里马

?

其实是他们根本不认识千里马啊。

5(1)

难道

表肯定语气

(2)

一顿

喂养

(3)

鞭打

马鞭

6

C 7

.略

(

)8

如果没有

伯乐

的发现和爱护,

千里马

就会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

于槽枥之间

,有也等于没有。作者借此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摧残

埋没人才的控诉。

9

统治者平庸浅薄,

不识人才,

摧残人才,

大批的人才被埋没。

10

需要广阔的施展空间,需要统治者的赏识和提拔。

11

示例:文章托物寓意,

寓理于事,字句上是在说马,其实是阐发关于人才问题的一些道理,将自己怀

才不遇的愤懑寄寓在人们熟知的故事之中,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12(1)

动词,

显灵

(

有灵异

)

(2)

靠近。

遮盖。

感应。

产生神妙。

(3)

使

……

神妙。

(4)

降雨,

滋润。

水奔流的样子。

13(1)

失去它所凭借依靠的东西,

真正不行呢

!(2)

奇妙啊

!

龙凭借依靠的东西却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

14

一段:龙凭借云能变化无

穷。

二段:

龙失去云则毫无神异。

三段:

云的有无全靠龙自己创造。

15A

B

×

(

示:

信不可欤

表达的是感叹语气。

)C

D

16

龙说的翻译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

云本来不比龙灵异。

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

可以在茫茫的太

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

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

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

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怪啊,龙所凭

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

《周易》说:

云跟随着龙。

那么既然叫做龙,

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24

送东阳马生序

1.B2.

(得到)

(借给我)

(担心)

(等待)

(最终)

(腰佩)

4D

5A

6B7.(1)

支通肢,肢体(

2

)(

3

)被通披,穿

8

1

)汤

:

热水;汤汁(

2

)走:跑;行走

3

)趋:快步走;趋势(

4

)或:有时;或者(

5

)卒:最终;士兵

(6

)假:借;

不真实

二(一)

9.

勤奋刻苦

10.

远道求师,表现了求师的迫切愿望和坚定的学习信念

11.

侧面表现前辈道德声望高,学识渊博,求教的人多。

12.

色愈恭

……

又请焉。不论求师多么艰难,都恭敬地求教。

(二)

14.

1

)偷偷地(

2

)总是,常常(

3

)入迷(

4

)安静的样子(

5

)离开(

6

,穿着

15C

16

1

)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2

)自己穿着古代的衣服亲自跟在车后

17

,品质:勤奋好学,孝敬母亲。原因: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

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

石。

王冕僧寺夜读的全文翻译

王冕是诸暨(

ji

)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

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

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

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

,

王冕的

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

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

他就暗暗地走出来,

坐在佛像的膝盖上,

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

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

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

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

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

对待冕像对待韩性一样。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

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

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

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

王冕自己也笑。

我读《与朱元思书》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吟作文,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来写山水的。

意境美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志趣美

该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人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语言美

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一篇山水小品。骈文常用四字六字组织,故亦称“四六文”。本文只140多个字。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和形象的描绘,把他从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看到的山光水色告诉了他的朋友,让朋友分享富春山川之美。

骈(pián)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 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结构美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与施从事书》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化多姿的景观,景观雄奇而秀丽。作者内心有所感悟,精神得到了升华。同时寄寓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此文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同时也反映他对人世的退避。以审美的视角看山水,既有争霞蓄翠的浓重的色彩,又有鹤唳猿啼的悠扬的声韵,这一切又契合于作者无拘无碍的自由心境,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这篇文言文很短简,仅84个字,就把石门山清幽秀美的风景,如诗如画般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语言的简洁精美,清新淡雅,值得仔细品味。体现作者乐山乐水的文人之气及隐居避世的高洁志趣、高洁情怀;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读句子,用"/"在句子中化出朗读节奏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谓)/大丈夫也。

4、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扩展资料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

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注意事项——朗读停顿有两种:

1、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

2、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施从事书》两文,仔细比较一下,说说两位作者心情为何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的】

1、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许、急、奇、好等)。

2、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主旨。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文准备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抢答

1、齐读:吴均的诗歌《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

2)写了什么?

3)你还知道关于这个作家什么知识?

明确:1)吴均 2)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烟、落日、鸟、云这四种景物 3)吴均(南朝),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3、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二、课文阅读

(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1、欣赏:放配乐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质疑: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举手提问)

明确: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的读音

3、朗读: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流畅感和美感。

(二)二读课文:正确释词并译句

1、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2、导读:教师投影补充注释,帮助理解

1)独绝:独一无二。

2)负势竞上:依凭(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的主语是“高山”,不是“寒树”,从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

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所以“好鸟”的“好”是友好,友爱的意思。韵:和谐的声音。

4)“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原诗以“鸢飞戾天,鱼跃天渊”起兴,意思是鸢飞到天上,鱼在深渊中跳跃。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诗经》的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与原诗无关。

3、质疑:对照注释,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释?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

4、讨论: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课堂讨论解决

明确:以下句子要能够正确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三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主旨

1、朗读:齐读课文。

2、欣赏:教师分发欣赏板块,学生自读。

3、质疑:教师投影问题,,小组再读课文,根据欣赏板块讨论:

1)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板块一——全译文

(那空中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呈现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板块二——吴均的文学创作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

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 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录,可自成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间的山光水色。天下闻名的富春江景色被写得细入毫发。

板块三——吴均体

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他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板块四——吴均的志向

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明确: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异”这两个字展开。

2)景——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文句清新优美,写景状物细致,句式“两两相对”,又骈中带散。

四、课文拓展

1、 教师出示欣赏板块

2、 小组自读选文,讨论说出大致文意

板块五——《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向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然哉?

注释:〔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薜荔;萝,女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幽岫〕幽深的山穴。 〔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形容声调悠长。 〔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意思是说,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提供。办,具备。

〔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五、课文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练习。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3、将课文拓展的《与顾章书》改写成现代汉语的小散文,注意既要语言自然又不要失却原文的韵味。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寻找资料,了解吴均的创作和写作特色。

2.通过课堂竞赛、导游、演讲把握文中的字词解释,解读作者对山水的喜悦之情。

3.体味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逸的高洁志向。

4.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

1)吴均的生平

2)吴均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

3)吴均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

(一)新课导入

1、美景图片情景导入

2、你去过的景色最优美的地方是哪里?

3、美在人的眼中、心里,也在作家的笔下,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山水

(二)赛一赛:吴均知多少

1、以大组为单位接力介绍吴均的文学常识,每组每次一人,每人只说一句话,选出说得最多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2、学生接力竞赛时教师择要在黑板上板书

3、学生在接力比赛后笔记加横线的内容:

吴均,字叔痒,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还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三)说一说:小导游说富春美景

1、齐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2)边读边感悟文句之美

3)初步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

2、小导游说富春美景

1)学生根据工具书或资料口头翻译课文一遍,同桌之间相互指正。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假想:如果你作为导游带人游览富春山水,你将怎样来有重点地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

3)15分钟时间写出导游词。

要求:A、紧扣课文大意,然后大胆加入想象

B、尽量学习课文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又要适宜口语叙述。

C、选择山景或水景之一,不需面面俱到,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

4)导游技能比赛

学生自愿举手参加导游技能比赛,教师作为评委从反映原文精髓、想象奇特合理、口语表达流畅三个方面给小导游打分,评出最五星级导游一名、三星级导游两名,给予象征性的物质奖励。

3、教师小结,点评导游词,学生明确这些句子的大意: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想一想;我对课文最理解

1、教师出示思考题

2、学生根据对课文的解读独立完成思考题

3、班级讨论校对,看看哪一位同学对课文最理解,表扬优秀作业

4、提示:允许多元理解,鼓励新的、合理的创见。

思考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 ,例如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

其中以“ ”句最传神。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 ,

使文章 。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 ,

从“ ”可以看出来。

明确: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语言优美、细腻,多用修辞,骈散结合,例句自选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两岸山之高峻。例句自选。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采用总分,使文章开篇点出中心,二、三段承上分写,条理清晰。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表心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鸟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可以看出来。

三、课后活动

1、完成同步和课后练习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3、参考课文从“水”“山”对富春山水的描写,仿写西湖的“雨”或“雾”。

与施从事书朗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与施从事书朗读划分、与施从事书朗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