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脚鼓(象脚鼓是什么)
今天给各位分享象脚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象脚鼓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阿昌族民间舞蹈-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流传于中国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数民族中的民间舞。在阿昌族的民间舞蹈中则以象脚鼓舞和猴舞最流行。下面一起来看看阿昌族的民间舞蹈吧!
象脚鼓舞,是一种男子自娱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象脚鼓用芒果树或木棉树干挖空,蒙上牛皮制成,形如象脚。鼓有长短之分,长者1.7米左右,中长者1米左右,短者0.7米左右。阿昌族主要是跳中象脚鼓舞,也就是象脚鼓长为1米左右的。阿昌族在农历九月中旬的.赶会街上,一定会表演象脚鼓舞。象脚鼓舞大多是击象脚鼓者和敲镲者配合跳,对数不限。
敲镲者始终要和击象脚鼓者斜对着跳,双脚前后左右跳跃挪动,身体像波浪一起一伏,腿时登时收。跳的过程中各往前斜跨一大步,接着退回往下蹲,一跨一退一蹲连续三次,第三次往下蹲时向外甩鼓身,鼓尾从敲镲者的脊背和头上扫过(这需要舞者展现出机灵、迅速的动作,要不然鼓尾就会甩伤人)。顺左脚甩回,鼓尾又随着击鼓者往前尽量弓腰半蹲时甩到击鼓者前面,直到碰响地面一按,还没有接触在地面时立即前后分开,很像展翅欲飞的孔雀;然后迅速跳起,互相侧身注目。这时欢乐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镲在连续的敲打着,而拿着树枝起舞的阿昌男子发出一片欢叫声:“哦——会会!”围观的妇女则爆发出了欢笑声。欢声笑语中,白象的鼻子甩得更勤了。阿昌族的人跳舞时,以大幅度跳动和甩鼓为特点,浑厚朴实,活泼欢快。中象脚鼓一般用拳击,一拍一击。
哪些少数民族流传有象脚鼓舞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数民族流传有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是一种男子自娱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象脚鼓用芒果树或木棉树干挖空,蒙上牛皮制成,形如象脚。鼓有长短之分,长者1.7米左右,中长者1米左右,短者0.7米左右。
长象脚鼓舞端庄潇洒,舞步缓慢,击鼓方法多变,鼓点节奏丰富;中象脚鼓舞稳重扎实,刚健有力,动作幅度较大,有甩鼓、转鼓、掖腿等技巧动作,短象脚鼓以灵活腾跃著称。
象脚鼓的演奏方法
象脚鼓的敲奏方法十分丰富,往往随表演情绪需要而指、掌、拳、肘、脚并用,鼓点纷繁多变。鼓手边敲边跳,不时做出摆鼓、甩鼓、摇晃转身等动作,十分诱人。
演奏时,将象脚鼓背带挂于肩上,鼓身斜向身前,也可将鼓直立于地,左手扶住鼓边,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和右手配合交替敲击鼓面。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
演奏方法有正拍、闷拍、指拍(用一个指头)、掌拍和拳击(半握拳)等,右手多击重拍,在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
傣家鼓手演奏时,为了改变鼓的音色和音高,还在鼓面中心糊上饭团,用饭团的大小、厚薄来改变演奏效果。
象脚鼓因大小不同而发音各异,大鼓音色雄壮、浑厚,中鼓激越、昂扬,小鼓清脆、明亮。
象脚鼓常与铓锣、傣镲组合在一起,为傣族的孔雀舞等民间舞蹈伴奏,在民族乐队或傣剧乐队中,象脚鼓常作为色彩性节奏乐器使用。此外,象脚鼓还与舞蹈相结合,作为独奏节目来表演,这就是人们熟悉的《象脚鼓舞》。
象脚鼓的量词是什么?
象脚鼓的量词是只。
只的量词用法:
1、只用于动物(多指飞禽、走兽),表示其个体:两只鸟、七只兔。
2、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中的一个:一只鞋。
3、用于某些器物:两只表。
4、用于船只:一只船。
组词:只管、只顾、不只、只身、只手等。
词语解释
一、只身 [ zhī shēn ]
独自一人。
宋·真山民《渡江之越宿萧山县》诗:“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
二、只手 [ zhī shǒu ]
1、一只手。亦指一条胳膊。
2、单身。
宋·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羣空。当塲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俞平伯注:“言章只身使虏,却有力敌万夫的勇概。”
象脚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象脚鼓是什么、象脚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