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炎帝神农氏(炎帝神农氏死在哪里)

阿信2023-03-26生活资讯68

今天给各位分享炎帝神农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炎帝神农氏死在哪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炎帝神农氏是哪里人

炎帝又叫神农氏,是湖北随州人。随州地处江汉平原的北面,位于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距中部中心城市武汉180公里,是湖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里。至今,这里仍有许多关于炎帝神农在此出生、在此活动的记载以及与炎帝神农有关的地名——神农架、神农溪、神农洞、日中街、谷城等。

《拾遗记》记载说: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布谷、布谷”的叫着掠过神农的头顶,丢下了一棵五彩九穗谷。神农拾起,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便埋在了土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于是神农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又发明耒耜等工具,开垦土地,种植谷子。后来人们就把神农种植五谷的地方叫做“谷城”。那时候,人们不知道哪些东西能吃或不能吃,而经常生病,甚至丧命。神农为此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把能吃的介绍给人吃或作药用;不能吃的也提醒人们注意。后来人们把神农搭架采药的地方叫做“神农架”,把神农采药后坐木排漂流下山的溪流叫做“神农溪”。杰出医药家同样生于湖北(蕲春县)的李时珍,十分崇敬神农氏为民采药的精神,也曾多次深入神农架遍寻有效药方。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赞誉:“神农氏出,始尝草别谷,以教民耕艺;又尝草别药,以救民疾夭”。此外神农还设立集市,开启贸易。《易经·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说的就是,神农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至今在随州的历山镇还有一条街叫“日中街”。

这么多在随州地区被保留下来的有关神农的传说以及与神农有关的地名,一方面反映了荆楚人对先祖炎帝神农的怀念与尊敬,同时也很好的印证了炎帝神农就是湖北随州人。

尽管,对炎帝是否随州人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如山西的宝鸡说、湖南的华阳说等,但历朝、历代的史学家及历史文献,对炎帝是否随州人都作了肯定的记载。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炎帝……”; 郦道元《水经注•漻水》:“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相传父老云,是神农所生处也”;《列子•汤问》:“楚之南,有炎人之国”;《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昔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帝王世纪》曰:“神农氏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 春秋时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春秋学者排的“五帝”(黄帝、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却没有炎帝。为什么?因为将炎帝当作南蛮楚人的祖先而排斥在五帝以外了。当代周谷城著的《中国通史》、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简编》等权威历史性著作也都认定“烈山在湖北某地方” 或“随县境内”。

春秋以来2000多年,有140多种典籍记载了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的烈山。从文字记载、到传说民俗,到考古发现(冷皮垭遗址),都证明了炎帝神农是生于湖北随州的,

其实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炎帝是哪里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炎帝是灿烂的中华农耕文化的缔造者,是中华乃至人类文明的开启者,作为华夏始祖,他对人类的贡献不是“伟大”就能够表达的。

我骄傲,我的华夏,我的国。

神农氏指的是谁呢?

神农氏指的是炎帝。

因为炎帝,号神农氏。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2、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中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3、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4、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炎帝与神农氏是否为同一人?

学术界,长期以来关于炎帝和神农氏的关系问题,争论不休,大抵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炎帝就是神农氏,湖南的炎帝陵以炎帝尝百草为实证;

另一派则认为,炎帝和神农是两个系统的人,不可能是同一人。

众所周知,中华上古时代,传说也好,神话也罢,伏羲、女娲、神农、炎帝、黄帝此类称号不绝于耳。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称号并不是指一个人。像伏羲,女娲,神农(氏)这样的称呼乃是对于某个部落或者部落的若干代首领的统称,绝不是对唯一一个君主的称呼。之所以,后世成为对一个人单独的称呼。比如,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有:“神农世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的例子。

那么如此看来,上古那些个伏羲,女娲,神农(氏)、炎帝、黄帝很有可能是他们所在政权、部落对所有首领的统称。既可指单个,又可指部落首领,也可指氏族。

那么,问题来了。炎帝、神农(氏)它们分别是哪个部落的统称或者个人?这个问题是我们需要探究的。

【A.神农氏考】

我们固有的认知,一般认为神农是伏羲之后的部落首领,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关于神农(氏),古代史籍是这样记载的:

1《史记.五帝本纪》中讲,黄帝时,“神农世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2《白虎通义·号》说,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耒耜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

3《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

4《路史》认为,烈山原字当作列山或厉山,因神农氏“肇迹”于列山,故以列山、厉山为氏。

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三国韦昭注《国语》,都说烈山氏为炎帝。

5《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

6《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7.司马贞《三皇本纪》,“神农纳奔水氏之水曰听妃詙。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

凡此种种,尽管各家说法不一,各家有各家之言。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神农氏,是部落氏族名字;神农是对所有首领的统称;神农氏有可能是炎帝(炎帝是尊号);神农氏与烈山氏有很大关系。

【B炎帝考】

炎帝,自古以来是尊号。一般固有认知认为,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

炎帝的主要功绩有,发明医药,制耒耜种五谷,制作陶器,开辟集市,联合黄帝打败蚩尤。

不难看出,炎帝很多事迹与神农氏不谋而合,他们是同一个部落首领的统称。但司马迁《史记》又记载,黄帝时,神农世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显然这里所指炎帝与神农氏又不是一个人。

那么显而易见,结论是神农氏或许也称炎帝,但炎帝绝不是唯一的一个部族(或一个人)。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部族(或者人)也曾经称炎帝呢?剖析这个问题,需先从炎帝起源说起。

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晚期,华夏大地天灾人祸,政权衰败。是时,古昆仑山、祁连山、不周山及秦安大地湾一带的少典氏和有蟜氏却逐渐兴旺。为生存发展他们迁徙到秦岭的常羊山一带,发展和繁衍了“炎黄氏族”,并先后建立了起了炎帝政权和黄帝政权。

炎帝政权包含两大支脉,一为炎帝魁隗氏政权,一为炎帝神农氏政权。

1.炎帝魁隗氏政权

魁隗氏的远祖是燧人弇兹氏,魁隗氏的母亲是居住在常阳柱下史有蟜氏(方雷氏)女首领任姒,父亲是少典氏部落一名普通男子。史书上所谓“任姒为少典妃”,意思是在走婚时代。少典氏部落和有蟜氏部落是两个互为婚姻的部落,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就有了归功于神,称作“有神龙首,感生炎帝”的说法。

但毋庸置疑的是,有蟜氏(方雷氏)女首领任姒与少典氏部落的其中一名普通男子生了姜魁隗(又名柱,与他母亲的柱下史职责有关)。又因从小在姜水(今陕西秦岭北渭河流域宝鸡市岐山县境内)长大,便以姜为姓,称魁隗,号魁隗氏。

伏羲女娲氏政权内乱之际,魁隗联合赤水部族,先是入赘成了赤水部的大酋长,后北征伏羲女娲氏政权,建立炎帝魁隗氏政权,尊号炎帝。炎帝魁隗氏政权先后经魁隗、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帝,后被同族炎帝神农氏夺取帝位。

2.炎帝神农氏政权

神农氏先祖与魁隗氏先祖同源,早期共同居住在姜水,因比都以姜为姓。他们的先祖曾经是伏羲女娲氏政权的柱下史,世居秦岭以南的华阳地区。同族魁隗氏取代伏羲女娲氏政权后,也一直居住在华阳地区,传10世。

据文献记载,烈山氏部落的女首领女登与少典部族男子生子姜羭纥,作为世传神农氏第10世,他先后成为了烈山氏部落的大酋长,又独身往各地各部落走访,先后考察了大小数百个部落,行程数千里,他学习和吸收各地的种植经验,声名远播大江南北,黄河两岸。

后来,姜羭纥趁炎帝魁隗氏内乱之机,依靠在中原地区的势力的强大,联合了中原地区各氏族部落西征正式建立炎帝神农氏政权,号神农氏,尊号炎帝。

史书《商子通策》中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攻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可见当时社会环境的良好。作为由母系向父系的过渡社会,炎帝神农氏能够发展良好,实际上这一切都有赖于神农氏姜羭纥和他的三个儿子。

长子临魁初封为烈山氏,(今陕西西部、甘肃东部和四川部分地区)起初在关中西部发展神农氏的势力,后接替神农氏姜羭纥为炎帝神农氏第2任。

次子名叫姜居,封为连山氏,迁居江南推广炎帝族的政治主张;

三子名叫姜石年,封为伊耆氏(又称伊祁氏),迁居渭水以西至秦岭一带(今陕西渭南市至宝鸡市),成功领导当地部落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姜石年后来继承父亲遗志,专门从事医学研究,使神农氏的医药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实际上,“神农”很多事迹,都是神农氏姜羭纥三子姜石年的功劳。

炎帝神农氏政权,先后经炎帝神农、炎帝临魁、炎帝姜承、炎帝姜明、炎帝姜宜、炎帝姜来、炎帝姜克,到第8任炎帝姜榆罔时,被黄帝轩辕氏政权灭亡。

那么问题又来了,《史记.五帝本纪》中讲,黄帝时,“神农世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显而易见,这里的神农世衰,指的便是炎帝神农氏族,也就是姜榆罔执政的时代。那么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其中的炎帝就另有其人。按照《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那时候代为征讨的就是黄帝政权,被征讨的对象是蚩尤。

那么 也就说,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里面“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指的是蚩尤。

【为什么蚩尤也叫炎帝】

众所周知,九黎蚩尤族的先祖是古三苗族人。古三苗族人迁徙的时候有一支便是起于漾水(今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北),就是蚩尤氏。与炎帝两个氏族一样,同出于漾水,所以以姜为姓。所以《路史》里面才有“蚩尤姜姓,炎帝之裔”的说法。

img p=""

那么既然蚩尤是姜姓,炎帝之裔,当时炎帝神农氏政权衰落,黄帝轩辕氏崛起,作为炎帝后裔的蚩尤氏为争夺领土版图,与自号轩辕氏的黄帝对抗,号炎帝也并无不可。(关于蚩尤也是炎帝,后文再论)

综合神农氏、炎帝政权综合来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伏羲,女娲,神农(氏)这样的称呼乃是对于某个部落或者部落的若干代首领的统称,绝不是对唯一一个君主的称呼;炎帝是尊号。华夏上古先后存在过炎帝魁隗氏政权、炎帝神农氏两个政权及炎帝蚩尤氏。所以说,神农氏一定是炎帝,但炎帝不一定只有神农氏。炎帝与神农氏是否为同一人,显而易见。

关于炎帝神农氏和炎帝神农氏死在哪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