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资讯 > 正文

电影资讯

建安风骨(建安风骨,魏武遗风是什么意思)

阿信2023-03-30电影资讯22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建安风骨,以及建安风骨,魏武遗风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名词解释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建安时期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_、应_、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扩展资料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

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如像曹植的诗,既有一定的华美,又不至于伤害风骨,因此人们在提倡建安风骨时,不仅肯定了它的风骨,也肯定了它风骨和藻饰结合的一面。

所以,从南朝到唐,提倡建安风骨的人尽管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当时文坛上的一些不足,象辞藻过于华丽,用字过于艰深,风格软靡无力,内容或空洞或繁杂,感情昧暗等,而要求作品有生气,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明朗刚健等,这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

“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虽也讲究用辞和文采,但仍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后来某些文人诗那般过分追求辞藻。此外,刘勰也强调:辞藻修饰与风骨良好的结合,才是文章中的精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汉魏时期的诗文风格。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曹操的诗文,深沉慷慨、气势雄浑;曹丕与文士相处极欢洽。

建安风骨名词解释是什么?

建安风骨指的是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身经社会动乱,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的创作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貌,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钟嵘《诗品序》提出的“建安风力”是“建安风骨”的最初表述,刘勰《文心雕龙》中《风骨》、《明诗》、《时序》诸篇则对其作了全面的理论阐释,陈子昂《修竹篇序》又用“汉魏风骨”来指称这一概念。

代表人物与作品

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首推曹植。他传世的诗歌有80多首,辞赋40篇,其他文体100篇左右。他的诗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是中国第一个大量写五言诗而且艺术水平很高的杰出诗人。

“七子”中首屈一指的人物是王粲,他的 《七哀诗》 与 《登楼赋》,被人们广泛传诵。“七子” 除诗赋外,陈琳善写檄文,徐干留下了一部理论著作,叫 《中论》。

曹操是一位英雄兼诗人,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超过曹植。他的四言诗风格刚劲,造语质直,除《诗经》 的四言诗外,没有其他四言诗可以跟它比美。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

曹丕存诗40多首,风格柔婉。其《燕歌行》在七言诗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他的《典论论文》 是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对文学功能、文体特色、作家风格都提出了独特见解。

关于建安风骨和建安风骨,魏武遗风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