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绿水蚺(绿水蚺怎么读)

阿信2023-03-31生活资讯69

今天给各位分享绿水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绿水蚺怎么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世界上最大的蛇 绿水蚺长8米却快被人类灭绝

绿水蚺是生活在南美洲的大型半水栖蛇类,是世界上最大的蛇,这种巨大的蟒蛇成年后也几乎没有天敌,更是能够捕食比自己身躯庞大十几倍的生物,一直都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而更是被称为亚马逊的女王,可惜的是目前这种蛇已经是遭到严重的捕杀,如今已经成为濒危物种。

世界上最大的蛇

绿水蚺和黄水蚺都是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的大型半水栖蛇类,而绿水蚺的体型相对更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蛇,史前最大的蛇是泰坦蟒,也叫作亚马逊巨蟒,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中的一种。这种孔武有力的水蚺几乎遍布整个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流域直到圭亚那的静水或缓流都是它的领地,绝对是亚马逊的女王。

它也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现存世界上最大的蛇,然而最大的绿水蚺到底有多大在科学界依然争论不休。早期的记录把路水蚺描述得大得离谱,50多英尺、60多英尺甚至更大的样本都被提及过,但是却一直都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么大的水蚺存在,目前普遍认为上线应该在26.3英尺,大约8米长,虽然比世界上最长的蛇网纹蟒要短一点,但是重量确实它的两倍。

今年来委内瑞拉捕获并测量的一条长5.21米的雌性绿水蚺,重达97.5公斤,虽然并不算长,但是重量绝对是蛇类中的世界之最了。作为一种半水栖的蛇类,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中度过,不过白天的时候还是挺喜欢晒太阳的,晚上才是它们捕猎的时间,虽然沉重的身躯让它在陆地行动缓慢,但是在水中的动作非常敏捷,而且有非常快的爆发速度,捕食猎物几乎是无往不利的。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绿水蚺的生态习性

栖息于亚马逊流域湿地中,高度水栖。捕食水豚及其他哺乳动物,鱼类,水鸟,有时也捕食短吻鳄甚至淡水龟类。卵胎生,初生仔蛇长70~80厘米。有夏眠现象,与南美洲干湿季节交替有关;夏眠时会埋入淤泥中,借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因其体型太过庞大,所以必须靠水的浮力支撑其体重。分布地受水源限制,不会出现在离水源地太远的区域。森蚺的皮硬而滑,而且有鳞甲保护,据推断,就是连花豹这类中型猛兽想要咬穿它都绝非易事。

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也喜食野猪等大型哺乳动物。有时甚至吞吃长达两公尺半的凯门鳄。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以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

尽管成年绿水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七百六十毫米。幼蚺是卵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吃掉。他们被认为是世界最重的蛇。喜欢生活在沼泽、浅溪和静止的河川中,是会水性最大的巨蛇。绿水蚺大部份在夜间活动,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在晒太阳。

绿水蚺最强的武器,不是利牙毒液,而是无人能及的力气。它只要蜷曲身体,就可将猎物缠压个粉身碎骨。绿水蚺有杀死鳄鱼、美洲虎、野猪等战斗力相当强的猛兽的记录。

绿水蚺是狂蟒之灾电影的原型。

真正的世界第一大蛇绿水蚺有多大?

绿水蚺,也称森蚺,是现存最大的蛇类。和所有大蛇一样,绿水蚺的体型资料掺杂着一些夸张甚至荒诞的传闻。例如,有人声称遇到过18米、24米甚至超过35米的绿水蚺,这些离谱的说法根本没有深究的价值。至于一些8-11米的记录要么没留下实物证据,要么只是拉伸后的蛇皮,蛇皮能拉伸到比体长多出20-40%。

绿水蚺的分布范围

在绿水蚺超过7米的众多记录中,最可靠的一例来自William W. Lamar的一手记录,Lamar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爬行类专家,具备多年在南美研究蛇类的丰富经验。1978那年Lamar在哥伦比亚搜寻当地的蛇类,一天下午,当他和两名同伴在河岸林边膝盖深的溪流中前进时,突然之间一条绿水蚺自水中爆冲而出,撞到了Lamar左侧的那人并撕开了他的衬衫。当时的情况紧急,身处两人中间的Lamar几乎是条件反射似的转身并射杀了那条水蚺。

之后Lamar 仔细测量了水蚺的尸体长度,结果为24英尺7英寸,即7.49米,他估计这条巨蛇的体重在136-181公斤。作为一名蛇类专家,Lamar深知蛇皮有很强的延展性,因此他在剥皮时非常小心,力求将蛇皮的拉伸保持在最低限度,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把皮剥下。尽管Lamar已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拉伸,蛇皮的测量值仍然达到34英尺7英寸,也就是10.54米,足足拉长了3米。

此外Lamar还仔细检查了袭击发生的地点,认为这次攻击是水蚺将人类错认为猎物的结果,当时这条绿水蚺有可能藏在水底等待伏击该地区比较常见的猎物——领西猯。

绿水蚺的骨架(图中最大者)

从目前的可靠记录来看,超过6米的绿水蚺非常罕见。在委内瑞拉阿普雷州的生物研究所工作几十年的爬虫学家Jose Ayarzaguena曾经测量过一条6.5米的雌水蚺,是委内瑞拉平原上有记录最大的绿水蚺。巴西玛瑙斯市曾发现过一条全长6.2米的雌性绿水蚺。

由于生活环境因素,绿水蚺相比网纹蟒很少被圈养,有记载最大的圈养绿水蚺长度为6.28米,来自美国匹兹堡动物园。

绿水蚺骨架

不同地区和生境中的绿水蚺在体型上很可能有差异,已经有不止一名学者指出过,委内瑞拉平原的绿水蚺比雨林中的同类小。研究绿水蚺的专家Rivas于1992-1998年测量了数百条绿水蚺的大小,研究地点为委内瑞拉平原上的几个牧场,其中177条成年雄水蚺平均2.632米6.96公斤,48条成年雌性平均3.7米32.6公斤。

Rivas研究中最大的雌性水蚺全长仅有5.21米,体重97.5公斤,这和过去文献中的巨型水蚺相差甚远,对此,Rivas给出的解释是,研究地点所在的牧场直到最近才开始对野生动物实施保护,许多大个体在早前已被大量捕杀,而绿水蚺的生长速度很缓慢,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成长到真正的大尺寸。

5.21米长的绿水蚺

然而这个理由无法解释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超大水蚺的记录都是来自雨林地区的河流。此外,Rivas在厄瓜多尔热带雨林的蒂普蒂尼河随机捕捉到了一条5.23米的雌性水蚺,已经大过779条捕于季节性稀树草原(委内瑞拉平原)的绿水蚺。

2008年底-2009年初,动物学家Rob Pickles和他的同事在圭亚那雨林的雷瓦河进行了为期六周的科学考察,将沿岸遇到的动物一一记录,在考察期间他们总共见到6条绿水蚺,抽取其中一条进行测量,结果是惊人的5.54米,体围68.58厘米,估计体重为100公斤,轻易就超过了委内瑞拉平原数年采集的近千条水蚺。

2014年,Paul Rosolie及其团队在位于秘鲁马尔多纳多港的亚马逊雨林中捉到一条全长5.97米、体重113公斤的巨型绿水蚺。

绿水蚺

无论厄瓜多尔、圭亚那还是秘鲁的热带雨林,目前都属于绿水蚺科考的盲区,然而仅仅是随机性的捕捉就足以证明这些雨林深处存在着比委内瑞拉稀树草原更大的水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稀树草原和雨林之间显著的体型差异呢?Rivas在他的论文中详述了自己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因素:

第一,生活在河流、泻湖和非季节性雨林中的绿水蚺,无需像在季节性稀树草原上那样每年忍受长期的旱季,它们全年都可以栖息于水中,不必在岸上长时间爬行,自然也不受重力的限制,因此可以长得更大。

Paul Rosolie等人在亚马逊雨林中捉到巨型雌性绿水蚺

第二,委内瑞拉稀树草原有着强烈的季节性,大型雌性将面临食物上的限制。在旱季刚刚到来的头一两个月,随着水位的下降,绿水蚺和猎物的遭遇率会比较高,在此期间雌蛇能获取丰富的食物资源。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旱季的高峰到来,极其炎热干燥的环境迫使雌性在烈日下找寻庇护所,在那里水蚺不太可能找得到食物。雨季开始后,猎物遭遇率急剧下降,随着所有稀树草原被水淹没,雨季期间绿水蚺不能指望遇到丰富的猎物。

所以实际上季节性稀树草原无法稳定、不间断地为绿水蚺提供猎物,在这种环境中,雌性水蚺每年的进食频率受到限制,同时付出了较高的能量代谢支出,是不利于雌蛇长得更大的。

绿水蚺

第三,生存于永久性水域中,可以为绿水蚺提供更安全的居所,尽管对大型雌水蚺来说,通常不存在被捕食这种风险,但身处稳定的水体,它们就无需在干燥的陆地爬行,因暴露在烈日下而身体过热产生危险。

同时,当一条绿水蚺在河流或河边对猎物展开攻击,它有机会将猎物拖入水中而不必担心遭受猎物同类的反击,相比之下,在稀树草原这种对水蚺不利的环境,作为水蚺猎物的水豚就数次咬伤甚至有杀死水蚺的例子。

另外,将猎物带到陌生的水中环境能够限制猎物的行动能力和反抗能力,进一步提高绿水蚺的捕猎成功率。因此,在河流栖息地,大型雌性得以更安全地找到猎物、更有效地完成猎杀以及降低捕猎中受伤的风险,种种利好降低了雌蛇的死亡率,令它们有机会进一步生长。

迷雾重重的亚马逊雨林

第四,雌性绿水蚺在河流中能长得更大,也关乎捕食方面的选择压力。稀树草原有着数量众多的中小型猎物,大型猎物非常有限,一条5米长的水蚺已经足以杀死任何当地的潜在猎物,这种情况下,雌蛇即便长得更大亦不会增加多少捕猎上的优势。

相比之下,雨林中的河流就不同了,这里栖息着体型更大更多样化的猎物,比如西猯、貘、鳄鱼以及巨型侧颈龟都能作为巨型绿水蚺重要的食物来源,更大的体型有助于雌水蚺制服并吞下这些大型猎物。

关于这一点,学者John C. Murphy和Robert W. Henderson在他们的著作《巨蛇传说》中持有类似的观点:沿着雨林河流,作为猎物的脊椎动物分布更加分散也更难预测,这就要求绿水蚺这一顶级伏击捕食者必须能够捕捉并杀掉任何遇到的目标,凭借接近甚至超过7-8米的体型,雨林中的绿水蚺有能力拿下并摄入非常大的猎物。

绿水蚺

综合来说,网纹蟒和绿水蚺是现今最大的两种蛇,并且各自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间,6.35米的雄性网纹蟒似乎暗示着雌蛇的上限很可能比目前的科考极值大不少,而绿水蚺的分布地有相当大的热带雨林还处于从未探索过的科考盲区,种种证据显示雨林里的水蚺要比稀树草原上的大很多。因此,在新的科考证据出现前,网纹蟒最长而绿水蚺最重可以说是当前最公正的评价了。

不过,在史上最大的蛇——泰坦蟒面前,无论网纹蟒还是绿水蚺都成了小不点。泰坦蟒生存于6000万至5800万年前古新世的南美,在2009年的论文中,古生物学家Jason J. Head 通过对比泰坦蟒和现代蚺科的脊椎骨,推测泰坦蟒最大12.82米,参考现今绿水蚺和南非岩蟒的体长体重关系,泰坦蟒重约1135公斤。

泰坦蟒复原模型

2013年,Head又发布了一具属于泰坦蟒的颅骨化石,根据长约40厘米的头骨,再基于水蚺属的头身比例,古生物学家推测这只泰坦蟒全长14.3米,体重将超过1.5吨,这样一来泰坦蟒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史上最大蛇类的地位。

绿水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绿水蚺怎么读、绿水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