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烬落(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今天给各位分享兰烬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兰烬落 屏上暗红蕉的出处是那首诗
皇甫松 《梦江南》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②。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③。人语驿④边桥。
【作者简介】
皇甫松一名嵩,字子奇,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唐工部郎中皇甫湜之子。工诗词,尤擅竹枝小令。能自制新声。
【注释】
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③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评解】
烛光暗淡,画屏模糊,词人于梦中又回到了梅熟时的江南;仿佛又于静谧的雨夜中,听到船中笛声和驿边人语,亲切无比,情味深长。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调寄《梦江南》,皆其本体。江头暮雨,画船闻歌,语语带六朝烟水气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情味深长,在乐天(白居易)、梦得(刘禹锡)上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评》:梦境化境,词虽盛于宋,实唐人开其先路。徐士俊《古今词统》:末二句是中晚唐警句。
皇甫松《忆江南·兰烬落》表达什么?《忆江南·兰烬落》原文及赏析
梦江南
皇甫松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赏析】
又是一场上帝视角的旁观之梦,梦见的还是江南,但并非令人烦厌的黄梅时节,而是桃花盛开柳絮纷飞的仲春时令。这是江南最美丽的日子,虽短暂,但却总是令人常常想起。在这大好春色中,还有一位绾着双髻吹笙的女孩子,她应该有着如春光一样的美丽,尚且稚嫩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她的笑容不仅会让梦者心动,春光也因之更加温柔。
然而这片美好的梦境却被梦者定义为江南的惆怅往事。这位吹笙的女孩应是他情窦初开时第一位闯入心房的姑娘。或许他们曾有过一段美好的往事,或许只是一次怦然心动的邂逅,但总归是青春懵懂之时刻骨铭心的第一次,不然无法常常梦见这场遗憾。
梦者对女孩是极为怜爱的,不惜把她置身在江南最美的风景中,使她能在梦境中呈现超乎现实的美丽,这也是他梦见女孩时唯一的样态。人总会把回忆如此妆点,总会把错过的故事予以最为玫瑰色的想象,不管事实已经过去了多少岁月,哪怕已至如残月低沉般的人生暮年,心中深藏的女孩永远都是年轻时候的模样。她的容貌不仅封冻着当年的情事,还有那时同样年轻美丽的自己。
梦江南兰烬落拼音版
关于梦江南兰烬落拼音版如下:
mèng jiāng nán·lán jìn luò
梦江南·兰烬落
lán jìn luò,píng shàng àn hóng jiāo。xián mèng jiāng nán méi shú rì,yè chuán chuī dí yǔ xiāo xiāo。rén yǔ yì biān qiáo。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梦江南·兰烬落翻译:
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闲来梦中又看到江南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光。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细雨儿正轻轻地作响,有人悄语在驿站小桥旁。
梦江南·兰烬落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后三句进入梦境,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色彩明丽,梅子正熟,风景绝佳。恰在这时,夜雨轻飘,船泊泽国,笛声悠扬;人语驿桥,春水碧波。这里,有景,有情,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梦里梦外,都是夜景,
但现实的夜如此凄清、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而梦中江南的夜,却是那样欢乐、愉快、醉人。今昔对比,作者对江南故乡怀念的深情,隐约可见。
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觉到听觉,构思新奇,意境清幽,动静兼备。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
《梦江南·兰烬落》(皇甫松)诗篇全文翻译
梦江南·兰烬落 皇甫松 系列:宋词三百首 梦江南·兰烬落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注释 1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2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3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4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译文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著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著那久违的乡音,诉说著难忘的故事。 赏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白香山词之警策也,景色是何等的鲜明,情调是何等的亢爽!借用苏东坡的一句诗来评价它,正所谓「水光潋灩晴方好」。相比之下,此篇显得凄迷、柔婉,又是一种境界—「山色空濛雨亦奇」,换句话说,也就是「语语带六朝烟水气」(俞陛云《唐词选释》评语)。烟水氤氲,山色空濛,美就美在「朦胧」。能赏「朦胧」之美,然后可以读此词。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夜,已经很深了。兰烛烧残,烧焦了的烛灺无人为剪,自拳自垂自落,余光摇曳不定。屏风上猩红色的美人蕉花,也随之黯然,模糊不清了。这光景自然是一片朦胧。词人就在这一片朦胧中进入了梦乡。以下三句,便转写梦境。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梅子黄时雨如雾」(宋寇准诗句),雨帘掩蔽下的江船是朦胧的,雨帘掩蔽下的驿、桥乃至桥上之人也是朦胧的。而这一切连同雨帘,又笼罩在夜幕之中。而这一切连同雨帘,连同夜幕,又隐没在梦云缥缈之中。雨朦胧,夜朦胧,梦朦胧,朦胧而至于三重,真可谓极迷离倘恍之致了。还有那笛声,那人语。笛声如在明月静夜高楼,当然清越、浏亮,但在潇潇夜雨江船,却不免呜呜然,闷闷然。人语如于万籁俱寂中侧耳谛听,虽则细细焉,絮絮焉,也还清晰可闻,但一经与雨声、笛声相混,便隐隐约约、断断续续,若有而若无了。词中诉诸读者的这些听觉印象倘若转换为视觉形象,仍然不外乎那两个字—「朦胧」。 随着「朦胧诗」这一新流派在现代诗坛上的出现,文学评论家们是非蜂起,对她褒贬不一。或以为「朦胧」即是「晦涩」的代名词。皇甫松这首词之美在「朦胧」,是指它的气象「朦胧」,境界「朦胧」。就语句而言,她字字如在目前,一点也不流于「晦涩」的。披文见情,一读便知词人曾经在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生活和漫游过,江南水乡的旖旎风情给他留下了永远也不能够忘怀的美好记忆,使他朝思暮想,使他魂牵梦萦,终至满怀深情地飞动彩笔,写出了风流千古的清辞丽句。但「一读便知」却并不等于「一览无余」,细细吟味,全词还是很蕴藉、很耐咀嚼的。具体地说,上两句只写烛残屏暗,而词人在入梦前有一长段时间的展转反侧,居然可知;下三句只写梦中之愉悦,而词人醒时之惆怅又可于言外得之。凡此都是藏锋未露的含蓄之笔,不应草草看过。除此之外,更有一桩费人思量之事,那就是此篇的主旨究为怀念江南之地呢,还是怀念江南之人?或者,怀地、怀人,兼而有之?笔者以为,作既怀其地、又怀其人,而以怀人为主理解,可能更接近事实。如果孤立地看这一篇,也许大多数读者都会倾向于「怀地」说。但应该十分注意,词人写了章法大致相同的两首《梦江南》,她们当是一对姊妹篇。据第二首中「梦见秣陵惆怅事,……双髻坐吹笙」云云推断,则此篇所写,似乎也是当年「秣陵」(今江苏南京)之事;「人语驿边桥」之「人」,或者就是词人自己和他所钟情的那位梳着「双髻」的姑娘(「双髻」,表明她还是待嫁的少女,当是一名雏妓)吧?按照两首词中交代的节令,此篇所梦为「梅熟日」,亦即农历四、五月间;而下篇所梦则为「桃花柳絮满江城」时,亦即暮春三月。若依时间顺序编排,那么下篇应前而此篇应后,互相调换一下位置。果然如此,则「楼上寝」阕既已明白点出具体之地「秣陵」与具体之人「双髻」少女,此篇就不必重出了,其所以泛称「江南」而泛言「人语」的缘故,岂在此乎?
兰烬落是什么意思
皇甫松 《梦江南》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②.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③.人语驿④边桥.【作者简介】皇甫松一名嵩,字子奇,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唐工部郎中皇甫湜之子.工诗词,尤擅竹枝小令.能自制新声.【注释...
关于兰烬落和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