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信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解决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措施和作用)

阿信2023-03-31生活资讯9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解决民生问题,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措施和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那些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措施如下:

1. 取消农业税:2004年,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到2005年已有近8亿农民直接受益。2005年12月29日表决通过的这个决定,把这项惠农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从而使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

2.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1999年9月,《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条例》经国务院审定并于同年10月1日在全国施行,意味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也是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3. 推进农村医疗改革:保证农民阶层在生病的时候有地可医,有钱可医,改善其最最基本的医疗生存环境;

4. 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首先要坚持把民生的持续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着力解决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住房难等问题。民生的基本内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保障人民的生存条件;二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第一,要努力增加就业机会,以创业带动就业,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创业环境,让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重点做好困难家庭、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等群体性就业工作。比如发展旅游业,云山开发、古城开发就是以文化搭建平台,促使经济发展。比如把卤菜行业做大做强等,给更多的人提供创业和就业的机会。

第二,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教育是关键,让孩子们能够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尤其要在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第三,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继续实施廉租住房,适当提高困难户廉租住房补助标准,已经实施第六年了,去年的每户100一个月,1200元一年,今年预计会略有增加,但远远不够。已经实施五年了,坚决打击廉租房送人情的做法,合理制定保障房分配制度。 控制房价过猛增长,让低收入人群买得起经济适用房,实现“居者有其屋”,百姓安居乐业。

第四,加大对困难家庭、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和计生困难家庭救助力度。对符合低保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低保局的成立,城乡低保评审制度的建立,让低保评审制度更加完善,使得评审工作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杜绝了暗箱操作,增强福利发放的公信力,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得到落实和改善, 加大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扶助力度。经济是基础,只有经济上富裕,才能去提高生活品质。我市目前共农村低保14978户,35541人,城市低保4650户,119401。

第五,全面推进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低,比如,目前的新农保政策,最低交费每人每年50元,到年满60岁时,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金50元。每人每年交100元,到年满60岁,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金55元。城镇养老保险交100元,到年满60岁时,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金55元;交500元,到年满60岁时,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金60元;交1000元,到年满60岁时,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金72元。保障水平很低。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关键是多渠道、多方式增加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千方百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老百姓参保率,鼓励居民选择较高档次的交费标准,做到多交费、长交费,享受较高的保障水平,同时需要各级政府,切实承担起资金投入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社保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

当前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还有哪些?

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第一,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

第二,教育、医疗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三,养老双轨制的问题。

第四,生态环境问题。

第五,政府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还不足。

解决措施:

一、高度关注,不忘初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改革发展为人民、靠人民,发展成果给人民,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的生计和生活当作国家大事,做到“民生问题无小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目前应突出解决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养老难等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做到人民满意,群众放心。

二、观念引导,树立信心。随着时代进步,贫富差距的存在,部分群众的观念出现单一化和庸俗化,生出“要么有权,要么有钱”的想法。他们认为,没钱没权注定是底层,努力无用,只能等待国家的慰问和安抚。这样的观念最终产生强烈的“弱势心态”和“被剥夺感”,心生不满和怨怼。

党和国家要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用正确价值观引导群众,净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让群众知道:梦想要有,努力和奋斗也要有,精彩人生要靠汗水打拼而不是靠国家救济。

扩展资料

其他措施

一、要完善保障,配置资源。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必须严格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个稳”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日益舒适幸福。

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依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适当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科学调整资源配置。

二、要持续改革,高效发展。改革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民生促发展,发展救民生。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持续做大“蛋糕”,优化经济结构,树立科学发展观,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解放思想,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抓好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改革发展民生是落脚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唐任伍:我国民生领域改革需解决五个突出问题

怎样解决民生问题

正确处理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民生问题也将相应得到解决。而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民生问题解决得不好,就可能因为民生的矛盾影响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只有不断发展,促进社会物质财富持续增长,使可供分配的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为改善民生创造前提条件,奠定必备的物质基础。只有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才能做到统筹兼顾,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妥善地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建立更加完善、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加投向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才能有效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健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扶贫济困,实现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凝聚力,社会才得以稳定。没有发展,没有又好又快的发展成果,即使再有强烈的民生思想和要求,也无从实现、无力而为。不把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做大做好,仅仅在“分蛋糕”上做文章,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目标最终不可能达到。虽然富裕不一定就会产生和谐,但穷困肯定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社会危机四伏。因此,改善民生,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

关于解决民生问题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措施和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